東海島海域,中華白海豚成群結隊“出游”。
去年全國兩會,在廣東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廣東向全國發出邀請,請多到廣東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提到多到湛江濱海旅游,觀賞棲息在這里的中華白海豚生態奇觀。
又是一年“兩會時間”,“中華白海豚之約”發出一年后,“海上大熊貓”有哪些新體驗?
這些年,在扎實推進海洋生態修復的同時,廣東還設立了6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其中包含湛江市雷州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通過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保護“海上大熊貓”的生活環境。
東海島海域,中華白海豚結伴嬉戲。
同一片海域,數百年來,湛江人一直用雷州話把海豚叫做“白鯃”,鯃音同“蜈”(也有通俗點的叫法:“白牛”),在多少人的童年里,“白牛翻海”是一個終生難忘的場面。
“白鯃”正是雷州方言作為古代漢語活化石的一個明證。明代楊慎在《異魚圖贊箋》卷一中寫道:漁書江屯土名“白鯃”,身大而長白色,出入波浪中,見則有風。
中華白海豚“組團出游”雷州灣。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全球數量僅約6000頭。它們在雷州灣頻頻出現,折射的是海洋生態系統的有效修復和保護。
近20年間,生活在雷州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種群,不僅數量為世界第二大,且種群穩定壯大的“青壯年”成主體。
2月5日,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新聞頻道“正點播報”欄目播出《中華白海豚成群獻瑞 見證海洋生態守護成果》,生動介紹了中華白海豚在湛江雷州灣海域暢游、覓食、嬉戲,和政府有關部門、漁民對中華白海豚的保護,引起觀眾、網友們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當天的新聞中,伴隨著雷州灣藍天白云碧海的秀美風光鏡頭,廣東新聞頻道主播娓娓道來:經過多年保護,我國珍稀瀕危物種數量實現穩中有升。其中,中華白海豚素有“水上大熊貓”之稱,被賦予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人與海豚的近距離接觸。
鏡頭中,湛江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如數家珍地表示:“在過去的研究報告中,說中華白海豚在全世界數量有6000頭,其中湛江有1485頭。從2010年開始,國內學術界發現湛江的中華白海豚不但數量眾多,而且非常健康。可以說,整個雷州灣,不僅是全國,還是全世界中華白海豚的最佳棲息地。白海豚媽媽對小海豚的關愛、它們家族式的生活,跟人類社會非常相似。它是我們人類非常好的朋友。”
海豚靈動地躍出海面。
雷州市攝影愛好者何盈介紹:“中華白海豚一般在風平浪靜的時候最容易出現,在水面上玩得非常活躍。它們會以家族為團體出來玩耍。”
雷州市東里鎮洪流村漁民王維闖說:“我們當地的傳統認為中華白海豚是‘神魚’,因此我們漁民對它們保護得非常好,有時捕到小魚還會擲給它們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