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灣實驗室龍王灣園區內的漁業大數據中心。 記者劉冀城 攝
作為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的家鄉,湛江正以“AI+”為支點,撬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全國兩會期間,記者通過實地探訪與資料梳理,發現湛江已在制造業、海洋經濟、教育、農業、政務服務等眾多領域實現AI技術的深度應用,一幅“數字湛江”的智慧藍圖躍然眼前。
AI織密社會“智理”網絡功不可沒,“數字政府”提升民生服務效能成績亮眼。今年2月,湛云OA接入DeepSeek,開啟湛江政務擁抱AI新篇章,全力推動AI賦能各行各業,努力打造AI滲透度強城市。隨后,湛江市司法局啟動全市政府部門首例AI大模型深度應用鯤鵬矩陣,率先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系統,成為湛江首個部署上線該模型的政府部門單位,在司法行政與前沿技術融合創新的賽道上實現破冰領跑。去年底,廉江、吳川更入選廣東省全域數字化轉型試點,探索縣域數字化治理新路徑。
今年1月,百度智能云(湛江)人工智能基礎數據產業基地在雷州正式投運,成為粵西地區首個規模化AI基礎數據產業園區。基地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已吸引3家數據標注企業入駐,預計半年內可提供100個就業崗位。該基地通過數據標注、算法訓練等核心業務,為AI技術落地提供底層支撐,助力湛江打造“數據海洋”與“智能海洋”新名片。
AI驅動“藍色糧倉”智慧化表現同樣出色。湛江依托AI技術構建現代化海洋牧場智能監測系統,據悉,通過多模態數據融合,實時監控數百個深海網箱與養殖工船的環境與生物狀態,推動傳統漁業向智能化轉型。在智慧農業領域,水稻種植、水產養殖等環節引入AI監測與預警系統,并借助直播電商、AI營銷工具拓寬農產品銷路。其中,湛江正探索利用AI選育耐鹽堿海水稻品種,通過鹽堿地高效利用擴大糧食產能,同時結合數字平臺,構建從種植到流通的數字化閉環,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滯銷風險。
AI課堂打破城鄉教育壁壘。湛江科技學院率先實施“AI教育普及計劃”,開設機器學習、RPA財務機器人等跨學科課程,建成智慧實驗室與VR虛擬仿真實訓室,培養兼具數字素養與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同時,徐聞縣通過“AI+教研幫扶”活動,將“一體化課堂”引入鄉村學校,利用數字教材與AI工具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助力鄉村振興。
未來湛江“AI+”生態圈如何持續擴容?據悉,湛江未來將深化與頭部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AI技術在醫療、交通等更多民生領域應用,加速數據要素流通,擴大“AI+”應用生態圈。隨著“數字湛江”建設的驅動,這座濱海之城正以AI為筆,描繪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