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庭院,滿室時光,四季常綠,花果飄香。從青磚黛瓦的嶺南庭院,到綠意盎然的生態農莊,每一方寸土都承載著主人的巧思與熱忱。在吳川,越來越多的小院有“顏”又有“值”,庭院“小美”扮靚鄉村“大美”。
近年來,吳川市聚焦綠美生態建設,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工作,激發綠色動能,推動形成綠化美、清潔美、布局美、家風美、產業興的生動局面,持續為“百千萬工程”植入綠美底色。截至目前,吳川市鎮村三級“美麗庭院”戶數已建成5947戶,“美麗庭院”典型戶403戶。
在穩步提升鄉村“美麗庭院”覆蓋面的基礎上,吳川探索健全“美麗庭院+美麗經濟”“美麗庭院+文化傳承”“美麗庭院+和諧家風”“美麗庭院+鄉村治理”等長效機制,深入挖掘“美麗庭院”建設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推進“美麗庭院”全域品質提升。
美麗庭院+綠美提升 注入發展新活力
一泓江水靜淌,清波蕩漾;兩堤石欄相望,神往心醉。三兩老人,綠蔭乘涼;七八少年,嬉鬧和唱。走進吳陽鎮霞街社區,千年古水道從村中蜿蜒而過,古色古香的建筑沿河而建,井然有序,一戶戶房前屋后翠綠的“美麗庭院”將村莊裝扮得分外美麗,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古祠堂、古牌坊更是讓游人駐足觀賞。
“外有好形象,內有好家風”,“美麗庭院”不僅承載著人們對家的美好向往,也是傳播良好家風、樹立鄉風的重要載體。霞街社區聚焦“百千萬工程”、鄉村綠化、鄉村振興等工作,大力推進“美麗庭院”建設活動,引領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將家風家教理念融入美麗庭院建設工作中,厚植“庭院文化內涵”。其中,霞街村充分利用粵西唯一的狀元——林召棠的優秀家風家訓故事,積極推行“美麗庭院+家風家訓”“美麗庭院+文明創建”“美麗庭院+志愿服務”等品牌,引導群眾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營造良好家風、共筑文明鄉風,推動“美麗庭院”建設工作由“外在美向內在美”轉變。
走進黃坡鎮大院村,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婦聯主席李水泉庭院是吳川“美麗庭院”建設“綠美提升類”的典型。庭院布局合理,各種各樣的花草樹木錯落有致,芝蘭芳香。李水泉善于“變廢為寶”,利用廢棄木頭打造茶臺及根雕;利用石材店廢棄石料,設計地面鋪裝;利用廢舊陶盆改造成精美花盆;綠化樹和果樹被修剪出各類造型,為庭院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被悉心裝扮后的庭院開門見綠,風微花香,抬頭是“畫”,舉目為“景”。在她的打理下,庭院內干凈整潔,各類物品擺放有序。“廢舊物件放對地方利用好了,也會是很美好的景觀。”李水泉介紹,在裝扮院子的過程中,它將一些老舊物件裝點庭院,提升顏值。
黃坡鎮林屋村一處“美麗庭院”。
美麗庭院+經濟增收 精巧鋪就致富路
“美麗庭院”不僅可以美化鄉村,還可以為村民帶來收益,讓農家“方寸地”變身“聚寶盆”。梅菉街道城中社區上山村“花園里”是吳川“美麗庭院”建設“經濟實用類”的典型。戶主萬輝明喜愛種植花花草草,對庭院綠化素有學習研究,他利用自己的特長和愛好,把村中的舊房子進行精心改造,尤其對庭院的綠植用心做了規劃,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帶動經濟發展,成功打造成一間飲品店——“花園里”。推門進院,一陣庭院綠化的清新氣息撲鼻而來,店里的兩旁錯落有致擺放著綠色盆栽,中間的小水池還養著錦鯉,小貓懶散睡在盆栽旁,可謂一步一景。花園里的特色綠植風格吸引了大量喜愛綠植的年輕人前來“打卡”,在綠色花園里,點上一杯手磨咖啡,一陣陣清風伴隨著樹木的清香、咖啡的香味撲面而來,讓人心曠神怡,沉醉在自然的世界里。“花園里”從一間廢棄32年的破舊房子蛻變成一個飽受好評的“美麗庭院”,萬輝明使“方寸破舊地”變成了“美麗聚寶盆”,庭院年均創收20萬元以上。
梅菉街道城中社區上山村“花園里”。
大山江街道下嶺圩村歐日榮將“小雅院”通過打造盆栽文化品牌和直播帶貨模式,從“美麗庭院”轉型為“致富園”。歐日榮設立盆栽展覽區、舉辦園藝交流活動,吸引盆栽愛好者;同時利用庭院場景直播帶貨,年增收超7萬元,探索出“庭院經濟+電商”的鄉村振興新模式。大山江街道將繼續推廣這一模式,盤活農家庭院資源,以“微經濟”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在梅菉街道解放社區,越來越多的咖啡館在街邊巷道“繁茂生長”,形成了“人才返鄉—美麗庭院—經濟振興”相互賦能的良好格局。解放社區以“咖啡店”品牌為切入點,結合“美麗庭院”建設集思廣益、聯動各類資源,通過“政府政策扶一把,社區管理幫一把,創業青年沖一程”的模式,幫助創業青年利用社區內閑置的老樓、樓頂以及廠房等先后打造了20多個精品主題咖啡店。
北歐風、美式風、街頭風、文藝風……解放社區極具人氣的“咖啡一條街”,加起來不過百米的長度,卻在近兩年來吸引眾多創業青年紛紛陸續落腳,舊街區由此又“活”了起來。有見識、有能力、有獨特美學眼光的大批青年返鄉創業,盤活了一大批老破庭院,打開了“鄉村+”的N種新模式、新業態。舊房、廠房改造的“庭院經濟”的發展模式,不僅實現了閑置資源的有效利用,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實現了城市特色、生態空間與經濟效益的結合。咖啡經濟方興未艾的同時,一間間綠植環繞、設計感十足的小庭院也為社區增添了“含綠量”。
美麗庭院+文化傳承 帶動文明新風尚
在推進“美麗庭院”建設工作中,吳川注重挖掘本土文化因子,因地制宜重點培育了一批“顏值高、有內涵”的特色庭院,將美麗庭院建設與非遺文化傳承進行有機結合,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煥發新的活力。
黃坡鎮城區譚文華的“華園”一景。
黃坡鎮城區譚文華擁有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庭院——華園。“華園”是吳川“美麗庭院”建設“文化創意類”的典型,不但顏值高,還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譚文華房屋家具擺放整齊,布局合理,對外無償開放的“華園”儼然成為當地文化交流中心。譚文華介紹,“華園”是閑暇時相約文人騷客、親朋好友相聚一堂的好地方,他們在這里揮毫潑墨寫盡春秋,不定期開展書畫、交誼舞、粵劇戲曲、品茶讀書活動,教小朋友背詩歌唱童謠、講老一輩的故事,別有一番樂趣。可以說,“華園”是“傳承家風”“文化滋養”的地方,其良好的帶動作用在黃坡掀起陣陣文化熱潮。
梅菉街道梅嶺社區的飄色享有盛名,以“高、精、險、奇、巧”著稱,該社區打造了多個“飄色小院”。飄色小院戶主梁銀翠作為梅嶺飄色藝術團副團長,堅持把飄色文化遺產與現代文化相結合,把飄色元素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庭院設計,把自家院落打造成飄色基地。庭院功能齊備,設有講解區、展示區、教學區和生產區等,院子既是梁銀翠生活生產之地,也是飄色文化傳承之地。在吳川市政府的支持下,梁銀翠積極組織飄色妝藝、飄色制作等技能培訓班,培訓年輕學員。近年來,吳川飄色逐漸開始走出國門,從庭院里制作出來的飄色造型先后遠赴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參與文藝巡游,實現了村民集體“雙增收”,助推“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
從“紛飛萬里隔千山”的《分飛燕》到“但愿連理青蔥在,不向人間露白頭”的《帝女花》,海濱街道陳瓊波家的小院時常粵曲悠揚,余音繞梁,不絕于耳。陳瓊波庭院內設施布局巧妙,整體古樸雅致。庭院門口亭亭玉立的荷花以清雅之姿,點綴著一方天地,讓人在炎炎夏日中也能感受到一絲清涼與寧靜。樹木挺拔,花草爭艷,蔬菜翠綠,展現了一種返璞歸真、和諧共生的生活哲學。庭院一角設小巧的木質涼亭,亭內置有石桌石凳,是品茗、下棋、賞景的絕佳之地,也是陳瓊波和粵曲老友們交流和切磋粵劇的最佳場所。
梅菉街道梅嶺社區一處“美麗庭院”。
把“美麗庭院”繡進和美鄉村新畫卷
吳川市堅持黨建引領,黨建帶婦建,充分調動15個鎮(街道)、196個村(社區)婦聯主席和各村婦聯干部、婦聯執委以及巾幗志愿者力量,積極進村入戶宣傳發動,帶動廣大婦女和家庭參與“美麗庭院”建設,在房前屋后開展綠化美化。建立健全“村干部創領+黨員帶頭+巾幗志愿推動+群眾響應”長效機制和精細化管理模式,引導家家戶戶積極扮靚庭院,“點亮”美麗鄉村。以發放倡議書、開展星級文明戶和美麗庭院掛牌等方式,提高“美麗庭院”建設知曉率。開展“美麗庭院”宣講培訓,相繼舉辦吳川市“美麗庭院”建設工作推進會暨業務培訓班、吳川市典型村建設專題培訓班,詳細講解“美麗庭院”建設的意義、標準和方法,以學促宣,以宣促干,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舉辦吳川市“美麗庭院”建設擂臺賽,展示“美麗庭院”風采。“線上+線下”相結合,鼓勵各地學習、借鑒好的經驗做法和工作成效,推動“美麗庭院”與“和美鄉村”“人文美”“家風美”互融互促。一幅“戶戶是風景、院院成亮點、家家都和諧”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吳川徐徐展開。
2025年6月24日,吳川市婦聯、吳川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吳川市“美麗庭院”建設工作的通知》,近期將重點開展“花開南粵美在庭院”“五美”行動,推動“環境煥美、家風樹美、產業興美、志愿聚美、關愛護美”,通過堅持黨委政府主導,強化婦聯組織引導,激活婦女主體動能,夯實家庭實踐載體,進一步整合資源、上下聯動,推動“美麗庭院”提質擴容,為加快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婦女的智慧和力量。
接下來,吳川市將繼續深化提升“美麗庭院”建設活動,引導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美麗庭院和鄉村綠化建設,以高質量發展為“針”,以綠色發展理念為“線”,把“美麗庭院”繡進幸福美麗鄉村的畫卷,共同繪就“百千萬工程”美麗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