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晨光中,赤坎區北橋街道金田村的肉菜超市熱鬧非凡。760平方米的整潔空間里,蔬菜、生鮮、干貨分區明確,村民蘇女士提著菜籃笑道:“以前買菜要跑兩公里,現在家門口就能挑新鮮的,太方便了!” 這處由廣州越秀區投入100萬元幫扶興建的農貿綜合市場,不僅便利了村民生活,每年還為村集體帶來13萬元租金收入,正是金田村 “百千萬工程” 建設的生動寫照。

作為廣東省 “百千萬工程” 首批典型村、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金田村以 “黨建紅、豐收黃、創新藍、生態綠、文化青” 的 “五彩金田” 理念為引領,從人居環境、產業發展、基層治理三方面發力,讓昔日 “干部干、群眾看” 的村莊,蛻變為 “環境美、產業興、村民富” 的城鄉融合樣板。
人居環境:從 “一時凈” 到 “長久美”
“過去環境整治‘一陣風’,現在巷道天天干凈,家門口還能種小花壇!” 村民的話道出金田村環境之變。作為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該村以四大舉措構建管護機制,實現人居環境質的提升。

專業筑基筑牢清潔根基。打破傳統保潔模式,引入第三方組建5人保潔隊,覆蓋11條主干道、6個公共活動區及數十條巷道,確保垃圾 “日產日清”;新增15個分類垃圾桶、升級垃圾中轉站,為村莊配備 “專職管家”。
網格提效壓實管護責任。全村劃分為4個網格,村 “兩委” 成員任網格長、黨員群眾任網格員,實行 “巡查 - 整改 - 銷號” 閉環管理。2024年以來,已整改衛生死角百余處,清理亂堆雜物數十噸。
多元聚力激發參與熱情。入戶普及環保理念,推行村 “兩委” 上門評比積分制,將積分與 “門前三包” 綁定;每月開展 “黨員清潔日”,聯動掛點單位形成共治格局。
機制保障鞏固治理成果。制定 “紅黑榜” 獎懲制度,紅榜評選 “衛生文明戶” 并發放榮譽證書與兌換券,黑榜曝光整改不力戶;建立志愿督導、網格巡查、月度考評長效機制。
如今,金田村主干道整潔、巷道無雜物,清潔達標率100%,獲評街道 “人居環境示范村”,更吸引青年返鄉開辦農家樂。其 “專業筑基、網格提效、多元聚力” 路徑,為湛江 “萬村清潔” 行動提供可復制經驗。目前,1500 多米硬底化道路貫通全村,800 多米排污管網覆蓋街巷,100多盞路燈照亮夜路,2000平方米 “四小園” 點綴村間,宜居畫卷徐徐展開。
產業振興:從 “單一農” 到 “多元富”
“我種4畝菜地,井水灌溉的蔬菜口感好,每天采摘的菜都不夠搶,年收入近10萬元!” 菜農蘇伯的喜悅,是金田村農業提質的縮影。該村依托城郊優勢,盤活50畝耕地發展蔬菜種植,投入百萬元升級井水灌溉設施,打造 “金田泉水蔬菜” 品牌,旺季畝產月值可達1萬元,成為周邊城區 “菜籃子” 基地;肉菜超市的建成,更讓種植戶在家門口有了銷售點,形成 “種植 + 銷售” 小閉環。

工業發展同樣亮眼。金田村深挖閑置土地、廠房資源,優化空間布局、升級基礎設施,吸引60家民營企業落戶,其中工業實體企業18家,涵蓋木制品、新能源設備制造等領域,年營業總額超1700萬元。“這里交通便捷、租金實惠,村委還幫我們解決用工難題,五年沒跟周邊有矛盾!” 恒藝紙箱廠負責人洪老板說。目前,該村 80 畝閑置土地已全部租出,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0多萬元,提供近400個就業崗位,實現 “村企共贏”。
此外,該村計劃將舊幼兒園改造為綜合性養老項目,填補周邊中端養老市場空白;籌劃 “金田泉水蔬菜” 專利申請,進一步擦亮產業品牌。
治理創新:從 “干部干” 到 “眾人幫”
“愛心企業和鄉親捐資32萬元修設施,外來租戶主動捐款支持建設,這股合力太難得了!” 金田村黨支部書記蘇黃偉感慨道。該村堅持 “黨建引領、群眾主體”,每月開展 “黨員清潔日”,黨員帶頭清理公共區域;成立 “鄉親議事會”,引導鄉親、致富帶頭人反哺家鄉;推行 “四議兩公開” 工作法,讓村民參與村務決策。
制度保障上,金田村修訂村規民約,深化 “一約四制”(村規民約 + 積分制、網格化、紅黑榜、志愿隊)機制,組建巡村志愿隊配合網格員開展 “日巡月考”,落實 “定人、定崗、定責、定標” 管護要求;依托駐村律師設法律服務窗口,推進 “雪亮工程” 建設,多年保持低矛盾糾紛率,村民安全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如今的金田村,不僅是 “湛江市文明村”,更成為赤坎區 “百千萬工程” 示范標桿。下一步,該村將繼續鞏固積分制、探索數字化管理,聯動周邊村莊打造 “清潔示范帶”,讓 “五彩金田” 經驗輻射更廣,為湛江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赤坎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