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2025年現代化海洋牧場學術研討會暨海洋科普大講壇在嶺南師范學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海洋牧場發展大計,共話海洋科普時代新篇,并一同見證嶺南師范學院生物科普館揭牌。

嶺南師范學院副校長唐宇在致辭中表示,學校致力于將海洋學科建設與地方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形成以水產養殖、海洋生態保護、海洋智能監測等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并匯聚了一批深耕海洋領域的專家學者,培養了大量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為湛江乃至廣東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科研力量。學校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強化科普賦能,共護海洋生態;深化學術交流,共探發展之道;推動產教融合,共筑人才高地。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主要負責人指出,此次活動是2025年廣東省海洋經濟職業技能大賽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賽自啟動以來,得到了各主辦、承辦單位的通力協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次學術研討會暨海洋科普大講壇的舉辦,進一步豐富了大賽的內涵,拓展了大賽的外延,實現了“以賽促學、以賽促研、以賽促產”的良好效應。希望各相關單位以此次研討會為紐帶,深化合作、凝聚合力,共同推動海洋牧場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海洋經濟成為湛江乃至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

市科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合作,整合海洋科普資源,打造更多優質海洋科普品牌活動,推動更多海洋科技工作者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企業,開展生動科普,并將支持嶺南師范學院等單位發揮人才優勢、科研優勢,把生物科普館建設成為省級乃至國家級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讓更多人感受海洋的魅力、愛上海洋事業。

在研討會上,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紛紛圍繞議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作了題為《AI賦能海洋牧場發展的三點思考》的精彩報告。此外,東莞理工學院副校長鄭愚、湛江灣實驗室研究員張博及海威集團董事長助理陸圳祥分別以《新型自供能、自感知FRP增強輕質UHPC海洋單體漂浮結構關鍵技術研發》《魚類色覺感應背后的視錐視蛋白適應性演化》《經略蔚藍,耕海牧漁,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為題進行分享,為與會者帶來了產學研各界的多元視角。

會上,嶺南師范學院一系列海洋科研重磅成果獲企業青睞,成功簽署轉化合作協議。項目涵蓋智能化全自動無人機海水采樣系統、一體化營養分析系統、殼聚糖——廢棄蝦蟹殼高值化利用技術、海上風電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智能感知、預警與運維關鍵技術、室內水循環系統養殖虎斑烏賊關鍵技術、數字孿生紅樹林生態系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