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關員對進口鐵礦石開展遠程查驗。
近日,裝載著17.3萬噸進口鐵礦石的“祥和”號貨輪靠泊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主原料碼頭,湛江海關所屬東海島海關關員隨即運用“智慧商檢——大宗資源性商品監管(鐵礦石)”業務場景開展實時遠程查驗。
據了解,湛江海關承辦海關總署“智慧商檢——大宗資源性商品監管(鐵礦石)”業務場景建設項目后,探索出了一套進口鐵礦石智慧檢驗檢疫模式。該模式以“3種新型在線監測技術裝置+6類智能算法模型+1個集控應用”為主體,對經卸貨傳輸帶的鐵礦石開展7×24小時在線實時檢測與風險判別,實現固廢排查、外來夾雜物識別與分類、全過程放射性監測等查驗監管遠程智慧作業。企業無需等待海關關員登輪開展泊位固廢排查,船舶到港即可卸貨。
“以前靠人工查驗鐵礦石,受影響因素多,還要下船艙、來回跑堆場,卸貨作業很難保證及時、連續。現在海關將監管嵌入企業卸貨物流,鐵礦船‘靠港即卸即檢’、24小時不間斷卸貨,檢測準、通關快,我們是既省時又省錢。”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長劉慶偉說。
進口鐵礦石智慧檢驗檢疫模式將海關監管作業改“串聯”為“并聯”、轉“侵入”為“順勢”,高度智能的海關監管新模式與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現代化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并于2024年12月12日在湛江港40萬噸級公共碼頭成功復制推廣。
該模式自2023年11月試運行2年來,每批鐵礦石平均通關時間減少15個小時,企業配合通關外勤作業量減少95%以上,據企業測算共節省綜合物流成本5800余萬元,增強了企業擴大生產、搶占市場的信心。今年1—10月,湛江海關監管進口鐵礦石4097萬噸,同比增長4.9%,助力湛江作為華南鐵礦石貿易分撥中心的地位不斷鞏固,保障我國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作用更加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