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狄在徐聞港志愿服務滯留旅客被央視報道的畫面。
近日,徐聞縣籍的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學術達人”陳俊狄,榮獲國家獎學金。他同時也是徐聞的一名“志愿紅”,這位獲得 50 余項榮譽2024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子,志愿時長346小時,他用專業知識為公益賦能,以赤子之心扎根基層,在青春賽道上書寫了“學業與公益雙向奔赴”的動人故事。
11月26日,剛剛領到1萬多元國家獎學金的陳俊狄表示,將這份獎學金的一部分捐獻給徐聞縣陽光志愿者協會,幫助有需要的人。
陳俊狄是徐聞縣陽光志愿者協會的一名志愿者,他從高中起堅持志愿服務至今。他說,專業能力是志愿服務的 “加速器”,他把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所學所思,盡數轉化為服務鄉鄰的實在本領。他搭建的幫扶對象信息庫,讓精準對接效率直接提升 40%;在抖音、視頻號發布的 20 余條志愿短視頻,單條最高播放量超 10 萬,吸引百余位青年加入志愿隊伍。
更難得的是,陳俊狄將實踐融入學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 3 篇專業論文,在省級媒體等平臺刊發近 30 篇志愿新聞,讓徐聞的公益故事傳播得更廣。在 “展翅計劃”實習中,他撰寫的《徐聞縣鄉村養老志愿服務現狀與優化建議》報告,更為當地公益服務體系完善提供了有力參考。
如果說專業是他的 “硬支撐”,那么初心便是他的“指南針”。作為徐聞縣人民醫院作風建設會議上最年輕的群眾代表,他結合志愿陪護經歷提出的“優化掛號引導流程”“增設愛心服務崗”等建議,全部被醫院采納落實。
在縣醫院的志愿服務中,他為聽不懂普通話的老奶奶全程翻譯就醫;他將獨居老人的就診時間、行動不便者的陪護需求一一記在手機里。這份把群眾放在心上的細致,讓他變為群眾信賴的“代言人”。
陳俊狄在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更顯青春擔當的重量。臺風 “韋帕”突襲時,他第一個報名應急救援,在齊腰深的積水中背著 82 歲獨居老人轉移,球鞋被雜物劃破也渾然不覺;基孔肯雅熱疫情防控期間,他創新制作“防疫順口溜”短視頻,配合走街串巷宣傳。港口碼頭的便民服務點、社區核酸檢測現場、鄉村振興調研路上,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央媒多次報道他的事跡,而他最珍視的榮譽,卻是獨居老人帶來的熱雞蛋、困境兒童畫的 “志愿者哥哥”畫像。
陳俊狄在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的領獎臺上。受訪者提供
手捧國家獎學金證書的陳俊狄,腳步并未停歇。這份榮譽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他正繼續用代碼敲出暖流,讓青春在志愿服務的征程中綻放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