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湛江很“熱”。
11月23日,湛江奧林匹克體育中心3萬多名球迷匯成一片沸騰的紅色海洋,創下廣東省足球超級聯賽單場觀賽人數新紀錄。吳川青年隊在0:2落后的逆境中連追兩球,最終2:2戰平勁旅廣東蜀地紅隊,將懸念留到下一回合。看臺上,吶喊聲、歌聲、鼓聲不絕于耳,足球在這里不只關乎勝負,更是一場屬于整座城市的集體狂歡。
廣東省足球超級聯賽半決賽第一回合,現場成紅色海洋。 記者李嘉斌 通訊員譚朝冠 攝
激情吶喊。 記者李嘉斌 通訊員譚朝冠 攝
同一時間,特呈島的海面上,又是另一番“熱”景。全國尾波滑水(沖浪)錦標賽激戰正酣,選手們馭浪飛馳、騰空翻轉,在碧海藍天之間劃出青春的弧線。湛江國際潛水大賽等國際性比賽接連啟幕,吸引全球各地500多名運動員參賽。全球目光聚焦港城,讓湛江的冬天“熱”出了國際范兒。
燃動港城 多元展現城市魅力
從綠茵場上的“最火爆主場”,到碧海浪尖上的“國際范”,湛江接連舉辦重要賽事。
“這是湛江一次重要的地標性推介。”湛江籍奧運跳水冠軍何沖一語中的。在他看來,正如勞麗詩、全紅嬋讓世界認識了“跳水之鄉”,如今,越來越多高規格賽事的落地,正成為人們認識湛江的“新窗口”。
背身護球。 記者李嘉斌 通訊員譚朝冠 攝

帶球突破。 記者李嘉斌 通訊員譚朝冠 攝
這扇“窗口”里,有足球之鄉的百年底蘊。從吳川街頭的第一腳傳球,到如今901塊遍布城鄉的足球場;從譚茹殷、羅桂平等女足國腳的薪火相傳,到“鎮超”“村超”的常年約戰——足球,早已是刻進湛江人骨子里的生活習慣。
這扇“窗口”里,也有水上運動的澎湃動能。作為全國首批“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湛江憑借“五島一灣”的天然稟賦,正從“跳水冠軍的搖籃”向“濱海水上運動之城”華麗轉身。
廣東省龍獅錦標賽,舞龍參賽隊伍登場表演。記者殷翊展 攝
醒獅躍起。 記者殷翊展 攝
觀眾喝彩。記者殷翊展 攝
這扇“窗口”里,更有傳統非遺的勃勃生機。11月22日至23日,在“中國醒獅之鄉”遂溪,廣東省龍獅錦標賽引來全省45支隊伍同場競技。高樁醒獅的驚險角逐引爆全場喝彩,老少觀眾座無虛席。年輕隊員大膽創新,讓古老的舞獅技藝煥發時代光彩,舞動著文旅融合的新氣象。
回頭一眸。記者殷翊展 攝
三鼓齊鳴。記者殷翊展 攝
高樁醒獅。 記者殷翊展 攝
引流賦能 體旅融合激活經濟
“辦好一場賽,提升一座城”,湛江深諳此道。
賽事期間,特呈島化身“不夜島”。“枕海而歌”音樂沙龍、“星夜逐歡”篝火晚會、“舞承千年”非遺展演……“白晝逐浪、夜晚歡聚”的全天候體驗,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港城魅力。
來自天南地北的選手們,成了鮮美湛江的“體驗官”與“代言人”。
全國尾波滑水(沖浪)錦標賽暨全國滑水青少年U系列賽,選手破浪前行。 記者張鋒鋒 攝
乘風破浪。記者張鋒鋒 攝
“比賽結束后泡溫泉看夕陽,像在馬爾代夫度假!”公開組尾波沖浪冠軍唐國光由衷贊嘆。來自北京的U18男子尾波沖浪surf板冠軍魏子俊對特呈島的夕陽和夜景念念不忘,直言這是個“特別美的地方”。成都世運會女子尾波滑水冠軍徐露此行再奪桂冠,她也稱贊道,“特呈島天氣、水面和風景都很適合水上運動的開展與比賽”。湛江本土選手莊天才則早已準備好向隊友們“安利”生蠔和螃蟹等家鄉特色海鮮。
奮力拼搏。記者張鋒鋒 攝
騰空翻轉。記者張鋒鋒 攝
馭浪飛馳。記者張鋒鋒 攝
體育搭臺,文旅唱戲。一場場賽事,不僅將把“短期流量”變為“長期留量”,更寫就了“為一賽,赴一城”的文旅融合新篇章。
熱度延續 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賽事的“出圈”,最終要落腳于文化的“出彩”。
當60多歲的爺爺帶著10歲的孫子走進奧體中心,當坐著輪椅的女球迷與返鄉打工族并肩吶喊,當本土歌手的歌聲引發萬人大合唱——賽事背后的體育文化,已超越競技本身,成為連接人與人、人與城的情感紐帶。
賽場外,湛江的體育基因正融入城市肌理。從十五運會武術散打比賽、省超聯賽、省龍獅錦標賽,到湛江國際潛水大賽、全國尾波滑水賽,多元化的高水平賽事供給,不斷激發市民的健身熱情。看比賽、聊體育、享運動,日益成為湛江人的生活新常態。
湛江國際潛水大賽等吸引全球各地運動員參賽。記者劉冀城 攝
如魚破浪。記者劉冀城 攝
風馳電掣。記者劉冀城 攝
水下游翔。記者劉冀城 攝
“我們需要打造更多有影響力的IP來推廣湛江城市面貌。”何沖對未來充滿信心。他期待,以跳水為起點,家鄉的水上運動能迎來更廣闊空間,助力湛江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濱海體育名城”。
終場哨響,賽事落幕,但一座城市的體育故事仍在續寫。
從一場比賽的“出彩”,到一座城市的“出圈”,湛江正以“體育+”為筆,蘸取文旅融合的濃墨,繪就“辦好一場賽,提升一座城”的生動圖景。在這里,體育不僅是競技,是經濟,是文化,更是一種溫暖而有力的城市語言,向世界訴說著湛江的活力、溫度與無限可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