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儀式現場。
“今年1至10月,我們社村運營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374萬多元,收入結構多元穩定,證明我們的路子走對了!”近日,徐聞縣社村合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興奮地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徐聞縣以全省“社村”合作試點為契機,創新推行財政資金“補改投”機制,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的生動實踐。
“社村”合作是廣東推進落實“百千萬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探索供銷社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路徑的重要舉措。2024年8月入選省級試點后,徐聞縣通過公開遴選,確定首批10個試點村集體,聯合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市縣供銷社,共同組建了“徐聞縣社村合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構建起“社有龍頭企業+村集體+社集體”三位一體的合作架構,以實現資源整合與利益共享。
為推動“村社”合作取得實效,徐聞縣率先破題,統籌安排2000萬元“補改投”資金,以村集體持股方式持有縣域運營公司30%的股權,成功撬動了近4000萬元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導向作用。改革成效立竿見影,2025年3月,10個試點村就收到了首批預分紅款60.48萬元,村集體經濟的“造血”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有了機制和資金的保障,徐聞試點村村集體經濟發展步伐更加堅實有力。社村聯合會積極發揮平臺作用發展會員92個,涵蓋社屬企業、涉農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村集體,與14個鄉鎮50余個村委會建立穩固合作關系。截至目前,社村公司已系統構建起覆蓋農業生產全鏈條的綜合性服務體系,取得了多項實質性成果。
在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已完成涵蓋“耕、種、防、收”全環節的土地托管服務2萬畝,農業面源污染防控4.75萬畝,有效推動了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大力推動項目落地,成功中標“徐聞縣防災減災和水利救災化肥項目”,采購并發放3000余噸有機肥至全縣農戶,切實幫助農戶降低生產成本、改善土壤環境。
在產業創新方面,推出“供銷農場”發展模式,在曲界、錦和、前山、龍塘等鄉鎮已建成12個生產基地,其中包括1個自投自建示范農場和11個合作共建農場,形成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菠蘿主產區曲界鎮龍門村,通過土地流轉打造的194畝菠蘿種植示范基地,引進了“金鉆鳳梨”“芒果鳳梨”“手撕鳳梨”等優質品種,預計推動畝產效益提升6000元,并積極開展鳳梨新品種的繁育試驗,為當地傳統產業升級提供了樣板。
這一系列舉措也帶來了可喜的經濟效益。今年1至10月,村社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374.70萬元,其中化肥、農藥、農產品銷售及農業服務收入均貢獻頗豐,形成了從生產前端到銷售后端、從經濟效益到生態效益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徐聞縣“補改投”改革,將財政投入方式由無償補助向股權投資轉變,推動“村社”合作結出碩果,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路徑,讓村集體和農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