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東海島的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廠區。記者 李嘉斌 攝
產業園產值超千億元,居全省94個省產業園首位;3個超百億美元的“巨無霸”項目在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東海島片區接連落地;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稅收三項指標總量在全省園區名列前茅……
在12月2日召開的湛江市產業園區發展大會上,我市曬出了一張張近年來工業發展和園區建設的“成績單”,產業園區“加速跑”的昂揚姿態和全市領導干部感恩奮進、砥礪前行的決心躍然紙上。
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提出“三化”“三大”發展理念,勾畫出“把大園區建設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的“大寫意”;此次大會更是為推動我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型工業化發展新局面繪制了一幅精細的“工筆畫”。
產業園區駛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湛江依港而建、因海而興,擁有發展大工業、建設大園區的天然優勢。一直以來,我市把推動工業發展和園區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工業立市”發展戰略的確立到“三大”“三化”發展理念的提出,我市推進工業提速發展、打造制造業強市的步伐從未停止。
產業園區從改革開放之初唯一的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到目前擁有國家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高新區1個、省級開發區9個、省產業轉移集聚地6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黨的十八大以來,湛江規上工業增加值翻了一番,園區工業占全市工業比重從不足三成增長至七成,產業園區已成為湛江工業發展的主陣地,湛江園區工作成效在全省名列前茅。
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堅定推動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園區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園區規模方面,湛江產業園產值超千億元,居全省94個省產業園的首位。
在項目引進方面,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3個超百億美元的“巨無霸”項目相繼在湛江落地,在全省乃至全國均屈指可數,以寶鋼湛江鋼鐵為龍頭成功引進鋼鐵產業類項目52個,以中科煉化、巴斯夫為龍頭加快建設世界級現代化石化產業基地,一座海島,三個百億項目,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一個世界級綠色高端沿海臨港重化產業集群正在崛起。
在產業培育方面,湛江產業園的綠色石化、綠色鋼鐵,麻章產業園的森工造紙,廉江高新區的小家電等產業特色鮮明,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影響力,其中廉江高新區被評為全省首批特色產業園區。
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209億元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市40%園區達到“七通一平”標準,建成一批公共服務平臺,實現5G基站園區全覆蓋,寶鋼湛江鋼鐵產業園被認定為全省首批8個“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之一。
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工作,從一開始就瞄準“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目標,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推動湛江經開區、雷州、奮勇協同協作建設發展。
產業園區發展勢頭良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大型產業集聚區加快規劃建設,可以說,湛江產業園區正大踏步邁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抓好園區發展“一把手”工程
發展實體經濟,關鍵在工業、關鍵在企業、關鍵在園區。
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來自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使湛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擁有發展產業園區的多重優勢。但是,進入新發展階段,湛江人也清醒地認識到:當高質量發展成為最激蕩人心的旋律時,制約產業園區發展的短板弱項仍然突出——
部分地區存在等靠要思想、園區發展不平衡、園區效益不高、園區發展空間不足等。
可以說,湛江實體經濟發展的潛力在園區,短板也在園區。但也可以反過來說,湛江實體經濟發展的短板在園區,但是潛力也在園區。湛江市產業園區發展大會擲地有聲:產業園區的建設不是“要不要建”的問題,而是要“怎樣建”“怎樣加快建”“怎樣高質量建”的問題。
從這一組辯證關系中,我們看到的是湛江“筑巢引鳳”發展實體經濟的堅定決心。
加快產業園區發展是不斷開創我市新型工業化發展新局面的必由之路,是不斷激發我市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重要舉措,是不斷壯大產業集群、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抓手。當前如何突破瓶頸,推動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明確提出,把大園區建設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一方面,要全力加快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另一方面,各縣(市、區)都要把園區作為平臺載體,進一步提升規劃、完善配套、改進服務,大力引進優質項目,加快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顯著的產業發展格局。
湛江市產業園區發展大會則對這一發展藍圖進行了精雕細琢——堅持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理念,聚焦重點、系統謀劃,推動產業園區擴能增效、提檔升級,把推動園區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市委書記、市長是“首席招商員”,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高位推進園區發展。
加快構建“1+N”發展新格局
樹立全市一盤棋理念,著眼差異發展、協同共進,加快構建以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和一縣(市、區)一省級產業園區的“1+N”發展新格局,將大型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為全省沿海經濟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將縣(市、區)工業園區打造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引擎”。
經開區、奮勇、雷州要積極推動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培育綠色石化、先進材料、汽車及裝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帶動其他園區聯動協調發展。
徐聞要規劃建設臨港產業園,重點發展新型海洋裝備制造、臨港物流、綠色農業等產業,打造保障南海戰略物資供應和湛江對接服務海南自貿港的產業協作區。
吳川要謀劃建設好現代空港經濟區,重點發展保稅加工制造業、航空物流業等,構建服務湛茂陽區域的臨空產業體系。
廉江要發揮中國電飯鍋產業基地品牌優勢,充分發揮小家電生產基地的集聚協同效應,爭取到2025年建成創新能力和生產智能化、自動化水平達國際一流水平的小家電產業聚集發展基地。
遂溪要發展生態產業園,形成多產業融合共生的產業集群結構。
麻章要打造以現代森林工業高新技術為亮點的世界一流、全國最大的現代森工產業園區。
坡頭要加快建設海東高新產業園、龍頭產業園、官渡產業園,著力打造湛江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
霞山、赤坎要發揮主城區優勢,打造都市型產業,加快打造大數據應用先導區。
“筑巢引鳳”破局發展
發展環境好,企業才能留得住。我市將加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功能,逐步提高園區產業承載力和項目吸引力。
完善標準化基礎設施建設。在全市工業園區推廣“七通一平”標準化建設。規劃建設工業園區到高速公路、港口、機場、鐵路站點等交通節點的快速通道,優先安排產業園區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和公交線路,改善園區周邊交通配套條件。
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雙千兆”網絡和移動物聯網在園區深度覆蓋,打造“智慧園區”。鼓勵園區企業開展內網升級改造,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標桿。建設一批工業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動園區數字經濟規模、質量顯著提升。
推進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的生態化理念,推動既有設施綠色升級改造,推廣使用高效制冷、先進通風、余熱利用、光伏發電等技術,提高設施能效水平。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努力打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節能低碳園區。
加強園區與城鎮化銜接。推動園區與周邊城鎮協同發展,通過優化周邊鎮區規劃建設水平提升對園區的生活配套功能,使產業園區成為工業化、城鎮化互相依托、互相促進的重要平臺載體。
舞動“龍頭”激活產業鏈
聚焦項目發展,發展壯大綠色鋼鐵、綠色石化、智能汽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培育綠色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農海產品、家電、造紙、羽絨紡織四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提高園區發展質量上實現新突破。
在發展壯大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方面,依托寶鋼湛江鋼鐵基地項目,打造現代化大型臨海鋼鐵基地和綠色碳鋼生產基地;以中科煉化一體化基地項目和巴斯夫基地項目為雙引擎,建設石化及配套產業集聚區,打造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園;依托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雷州奮勇片區,打造智能汽車產業園。
在培育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大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推動綠色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打造具有湛江特色的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裝備產業;培育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支持建設奮勇高新區、東海島、湛江墾區等醫藥生產集聚區;培育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加快建設粵西數谷大數據產業園。
在推動四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大力發展農海產品深加工產業,打造以水海產品、食品精深加工為主導的湛江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園;加大傳統家電企業研發創新力度,打造智能家電產業園;加快推動造紙產業綠色化高端化升級,打造全國最大的漿紙產業和高端特種紙生產基地;鼓勵引導羽絨、紡織企業以市場為導向轉型升級,打造羽絨紡織產業集群。
招商引資注入發展“活水”
招商引資是推動產業園區加快建設的“源頭活水”,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定不移強招引、穩實體、擴總量,努力實現項目總量與質量的新突破。
積極創新招商方式。圍繞鋼鐵、石化等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做到“四個兩”,即產業鏈的全景圖、現狀圖兩張圖,項目庫、客商庫兩座庫,人才池、資金池兩個池,產業分析報告、產業招商報告兩份報告。
強化市縣聯動招商。倡導“落地比簽約更重要”理念,把簽在“紙上”的項目落到“地上”、轉到“賬上”。
嚴把招商引資質量關。堅持數量與質量效益并重的招商原則,把是否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帶動就業作為重要條件,從招商引資走向挑商選資。
攜手開新局,齊心促發展。在雷州半島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湛江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以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共同描繪好精致細膩的產業園區發展“工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