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是聞名海內外的“中國醒獅之鄉”,其醒獅藝術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近年來,該縣因勢利導,加強組織、積極扶持,全縣民間醒獅表演活動空前活躍。遂溪醒獅獅頭由手工制作,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遂溪獅頭彩扎技藝”傳承人黃桃堅持傳統手工扎制技藝已有近40年。在去年12月舉行的2021年廣東省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決賽中,湛江共有3個項目獲優勝獎,其中包括《迷你獅——醒獅彩扎》(參賽項目負責人:黃桃)。今年2月3日(年初三),黃桃團隊扎制的獅頭亮相央視《2022中國年味》之湛江篇中。
近日,記者對黃桃進行了專訪。
省級非遺“遂溪獅頭彩扎技藝”傳承人黃桃(左)。
傳承——
專注傳統獅頭扎制技藝近40年
黃桃出生在廉江一戶農民家庭,受家庭熏陶,她從小便喜歡獅頭圖案設計和制作,1975年開始拜師學習獅頭圖案設計彩繪等技藝。后來,她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榮仔結為夫婦,開始專職從事彩扎、縫紉、彩繪技藝,到現在已近40年。2017年,黃桃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彩扎(遂溪獅頭)代表性傳承人。她的丈夫李榮仔和兒子李祖杰,也在從事遂溪獅頭扎制技藝的傳承。
幾十年來,黃桃一直堅守傳統美術彩扎(遂溪獅頭)的圖案設計、制作、傳承和傳播,并熟練掌握彩扎(遂溪獅頭)選竹篾、扎骨架、撲紙、彩繪、縫布、配飾和點睛等制作工藝及整個流程。
黃桃為獅頭彩繪。受訪者供圖
黃桃如數家珍地介紹道:“遂溪獅頭扎制分為佛裝獅、鶴裝獅兩大類。獅頭扎制需經過選竹篾、扎骨架、撲紙、彩繪、縫布、配飾、點睛等制作過程,工藝過程大致分為四道工序——扎、撲、寫、飾。獅頭用竹片扎底座,再分別扎眼睛、鼻子、嘴巴等,綁繩是特制的紙繩。撲紙是把涂有漿糊的紗紙、綢布、蚊帳布等材料,平鋪粘貼在獅頭表面,做完自然風干或曬干。獅頭上色通常是先設計花紋再調色,而不同部位的花紋都有其寓意,要把顏色和花紋搭配好并不容易。裝飾即是在獅頭不同部位裝上各類鬢毛、絨球、星鏡等材料,獅頭的毛料用料非常講究,通常是真兔毛和真羊毛。獅頭從幾厘米到幾十米,各種型號大小均可制作。”黃桃還說,做獅頭扎制要有恒心,動手能力強、細致的人更容易上手。一般制作一具獅頭,需要15天左右,每個環節都很重要。扎獅頭骨架和繪畫環節需要花大功夫。制作獅頭可以由一人完成,也可以分工合作,黃桃所在的省級非遺遂溪龍灣醒獅傳承保護基地是采取分工合作形式,每人負責一道工序。
黃桃繪制的關刀紋、太極紋、螺旋紋、云頭如意紋對比強烈、醒目傳神,她挖掘的傳統獅頭圖案制作的黃獅、紅獅和黑獅視覺沖擊力強,特別是利用傳統圖案制作的五虎獅、六國獅、麒麟獅、鷹獅、貓獅,色彩艷麗、神韻俱佳,被北京、上海、重慶、四川以及港澳臺地區,甚至美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外龍獅團隊選用,深受好評。
黃桃的創作風格在于能夠不斷結合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在傳統作品中注入新的時代元素。她在材質和圖案方面都有新的做法,比如迷你醒獅采用3D材質,繪畫圖案有現代卡通元素等。
展望——
期待全球有華人的地方都有遂溪彩扎獅頭
2021年廣東省婦女手工創業創新大賽由廣東省婦聯聯合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廣輕控股集團共同舉辦,為婦女手工藝產品提供展示、交流、銷售平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動婦女創業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此次大賽是我省婦女在手工行業一次全方位的風采展示,為婦女手工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社會環境,有效激發了我省婦女手工創新創造活力。
各種獅頭色彩艷麗、神韻俱佳。受訪者供圖
黃桃很重視和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因為不太熟悉電腦操作,又是第一次參加這類比賽,所以對于黃桃團隊更好發揮水平有些限制。但黃桃還是覺得收獲很大,她說,全省各地參加這次比賽的作品豐富多彩,她參賽的同時也看到了很多省內其他地區的優秀作品,讓她及其團隊眼界更為開闊,獲得了寶貴的學習創新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今年2月3日(年初三),黃桃團隊扎制的獅頭亮相央視《2022中國年味》之湛江篇中。在虎年里,黃桃有著新的期望:“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我會一直堅持傳承、保護和發揚遂溪獅頭彩扎技藝,保持現有的傳統,并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元素來創新發展。努力實現讓全球有華人的地方,都有遂溪彩扎獅頭,讓這項傳統技藝發揚光大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