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春茶生長情況。 通訊員林達琳 攝
新茶吐芽,萬物生長。清明前后,廉江市青平鎮那毛角村的500多畝茶園迎來最佳采摘時節,茶農們忙著采茶、制茶、售茶,一派繁忙的景象。
青平鎮那毛角村是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水庫移民村,由于水質優良、霧濃云美,十分適宜茶葉種植。2000年,青平鎮委、鎮政府積極引導群眾,立足資源優勢,堅定綠色發展,大力發展茶葉生產,促進群眾增收致富。2009年,當地成立茶葉專業合作社,統一種植標準、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制茶標準、統一質量管理、統一銷售渠道,既確保品質,也能賣出好價錢。目前,那毛角茶葉合作社共有30多名社員,當地群眾憑借勤勞的雙手吃上了“生態飯”,干勁十足。
那毛角村主要生產高山烏龍茶、紅茶和綠茶,茶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給群眾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為部分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造了機會,特別是年紀稍大的群眾或者留守婦女,平時在茶園務工,月工資3000元左右,家里還種植紅橙和青菜,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小孩,可謂一舉多得。
綠色“寶庫”變身綠色“銀行”。那毛角茶葉種植基地共種植茶葉500多畝,年產量20000多斤,總產值300多萬元。如何進一步做好茶文章,推動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是當地村干部思考得最多的問題。那毛角村村干部表示,將繼續嚴把茶葉質量關,擦亮那毛角茶招牌,并打算擴大種植面積,打造精品民宿,讓游客來到那毛角可以參觀茶葉基地,體驗茶文化,品嘗原生態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