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做大“藍碳”文章,湛江在行動!

2022-04-29 09:08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記者 張永幸

湛江通明灣附近成片紅樹林生機盎然。記者 李嘉斌 攝

打造“紅樹林之城”、推進藍碳開發交易,湛江在行動!4月28日,市委工作會議召開,研究部署我市紅樹林藍碳開發交易有關工作,加快推進海洋碳中和試點城市建設,為廣東建立藍碳交易中心作出有益探索、積極貢獻。

會議要點

●塑造湛江綠色發展新優勢,努力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之路,讓湛江藍碳成為廣東生態建設的新亮點。

●加快推進近岸與海岸濕地藍碳本底調查工作,開展濱海濕地、海洋微生物、海水養殖等典型生態系統碳匯儲量監測評估和固碳潛力分析,探索建立全市藍碳數據庫。

●把握好湛江作為海洋碳中和試點市的機遇,探索以近海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為重點的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新模式,高水平建設海洋牧場示范區,有序推動碳匯漁業進行藍碳交易。

●發揮我市紅樹林超大規模優勢,加強科研機構的合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海洋碳匯研究,加快構建科學規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海洋碳匯核算體系,努力打造海洋碳匯核算方法學的“湛江標準”。

●主動對接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建立合作機制,共同研究符合藍碳自身特點的交易管理框架、核證方法學和市場監管手段,探索共建藍碳交易中心。

●鼓勵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進入藍碳經濟領域,建立健全政府指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藍碳交易模式。

●大力弘揚“因海而生、向海圖強”的時代精神,講好“湛江藍碳故事”,提高全民藍碳意識。

各部門“碳索”

市生態環境局:打造“湛江標準”,壯大藍碳經濟

全市海洋碳匯總量約為65.70萬噸/年二氧化碳,其中紅樹林占57.5%、貝類占38.1%、鹽沼占4.2%、藻類和海草床占0.2%。紅樹林和貝類是我市海洋碳匯的主要來源??傮w上,湛江紅樹林、貝藻類兩類藍碳生態系統固碳潛力在全省乃至全國相對較大。在此基礎上,我市成功列入《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方案》(環辦監測函〔2021〕435號)全國四個海洋碳匯監測試點城市之一(其余3個:深圳、盤錦和南通),我局主動對接省生態環境廳加快開展試點工作,爭取早日構建我市典型海岸帶生態系統和海藻養殖等海洋碳匯可推廣、可應用、可示范的碳匯監測技術體系,初步形成技術指南。

我局已著手以紅樹林為重點,構建海洋碳匯的統計核算體系及工作機制,今年底前編制完成《海洋碳匯調查與核算技術指南》《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等規范文件,爭取得到省主管部門認可發布,打造“湛江標準”,促進海洋碳匯資源統籌納入全省排放交易體系,進而拉動海洋生態保護社會投資增長,推進海洋資源產業化,壯大藍碳經濟發展。

市發展和改革局:助力我市藍碳交易走在全國前列

我局已在編制的《中共湛江市委  湛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實施意見》和《湛江市碳達峰總體實施方案》中明確支持“研究紅樹林、海藻、漁業等新型碳匯方法學,探索新型碳匯交易機制落地應用,促進森林、海洋碳匯項目開發。爭創國家森林、海洋、漁業碳匯儲備試點或基地,率先探索開展海洋碳匯監測核算和碳匯交易。”下一步,我局將按照國家、省的相關部署,配合藍碳碳匯主管部門,積極探索和完善藍碳項目開發投資管理新途徑,助力我市紅樹林等藍碳碳匯交易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市自然資源局:科學規劃引領,推進紅樹林濕地保護

我局組織編制《湛江市城市濕地資源保護利用規劃(2016-2025)》,科學推進紅樹林濕地保護工作,還委托中國林科院熱林所正在編制《湛江市紅樹林保護與修復總體規劃(2021-2025)》,現已完成初稿,將于5月上旬組織專家評審。這些規劃的編制和出臺不僅為我市紅樹林保護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也對修復紅樹林生態系統,推進“紅樹林之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市正在積極申報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在湛江設立國家紅樹林研究中心,匯聚高端專業人材,開展紅樹林研究攻關,以此推動我市及周邊地區紅樹林及藍碳事業發展。

今年,我局重點推動各保護區沿岸的廢舊養殖池塘實施退養還灘工作,重新營造海域灘涂的紅樹林生態廊景觀,種植恢復紅樹林面積50多公頃;探索制訂出臺紅樹林修復地方技術標準,將加快推進《湛江市紅樹林苗木出圃技術指南》等7個技術指南應用及《養殖塘清退區紅樹林濕地生態修復技術規程》《紅樹林苗木出圃技術規程》等2個地方標準的制訂和出臺,為湛江高效推動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提供及時、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也為制定全省相關技術指南提供有益參考;研究制訂我市海洋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方案,全面推進紅樹林碳匯為主體的海洋碳匯提質增量。

湛江紅樹林管理局:推動藍碳交易助力碳中和

“十四五”期間,湛江紅樹林保護區將嚴格按照《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全面加強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配合相關部門逐步清退保護區內歷史存在的養殖塘,實施完成紅樹林生態修復1147.3公頃,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功能,實現海岸帶紅樹林濕地恢復與增匯協同增效。

希望通過推進紅樹林藍碳碳匯項目的開發,充分實現紅樹林藍碳生態系統價值,可以建立利用碳交易收益維持生態保護修復和社區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機制。同時,呼吁社會各界關注和參與紅樹林藍碳生態系統的研究、保護與修復,積極推動藍碳交易等多種形式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為我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出積極的貢獻。

湛江紅樹林“年歷”

(2021年4月—2022年4月)

2021年

4月7日,中國海洋報社發布消息“我國開發出首個藍碳交易項目”。

6月8日,國內首例藍碳交易“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在青島簽約完成。湛江日報以《紅樹林變“金樹林”,碳中和有“探路者”》為題進行首發報道。

7月6日,市委書記劉紅兵專程到湛江紅樹林管理局調研,對該局開發推進“國內首例藍碳交易”給予充分肯定。

10月8日,“湛江雷州紅樹林區互花米草”作為典型案例收錄進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局和草原局印發的《紅樹林生態修復手冊》中。

10月14日,“紅樹林變‘金樹林’助推實現碳中和——廣東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被收錄進自然資源部《中國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中。

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洋生態保護修復。

12月16日,市委書記劉紅兵到麻章區湖光鎮、雷州市雷高鎮調研紅樹林保護工作,要求強化紅樹林生態修復和利用,全力將湛江打造成“紅樹林之城”

12月27日,“打造‘紅樹林之城’”被寫入湛江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引發黨代表和社會各界熱議。

12月30日,湛江市召開建設“紅樹林之城”工作會議,擦亮“紅樹林之城”特色品牌,讓“湛江紅樹林”成為廣東生態建設的新名片。會議還對《湛江市建設“紅樹林之城”行動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作了說明。

2022年

1月9日,“擦亮‘紅樹林之城’特色文化品牌”寫入湛江市《政府工作報告》,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1月16日,“南方+”推出《大美廣東·高質量發展圖鑒》,首期主題為《從“海岸衛士”到碳中和“探路者”,紅樹林變身“金樹林”》。

2月1日,廣東省新聞學會主辦期刊《嶺南傳媒探索》2022年第一期刊登論文《湛江紅樹林是怎樣“紅”起來的?——湛江日報推動“紅樹林”納入國家級生態修復典型案例探析》。

3月初,《湛江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出臺,將生態碳匯項目納入全市綠地總體規劃布局,加強湛江紅樹林、雷州九龍山濕地等具有碳匯功能的天然濕地保護。

3月3日,南方日報“湛江觀察”第一期專題《解碼紅樹林生態經濟學》,深度報道世界濕地修復成功典范——湛江紅樹林。

3月5日,央視新聞聯播“大美中國”欄目,將鏡頭對準湛江紅樹林,時長近半分鐘。

3月9日,湛江黨政軍民代表在坡頭區南三大橋橋頭海灘,種下1000多株白骨壤、桐花、秋茄、紅海欖、木欖等紅樹林樹苗,以實際行動助力我市建設“紅樹林之城”。

4月16日,湛江灣實驗室紅樹林保護研究中心揭牌暨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成立活動在湛江灣實驗室舉行,為我市打造“紅樹林之城”提供更強科技支撐和資金保障。

4月19日起,湛江日報社與茂德公出品的原創歌曲《湛江紅樹林》MV在湛江吳川機場持續播放,28個與湛江通航的城市聽眾在所在城市用文字和視頻,表達對湛江建設“紅樹林之城”的祝福。


編輯:徐衛民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