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頭區南調中學學生上線上心理健康教育課。
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和網課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學生們的日常生活。5月15日,我市發布“除‘三區’外有序恢復線下教學”的消息。在此,湛江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湛江市第二中學心理教師姜桂芳為“三區”的師生和家長支招分憂。
情緒溫度早晚測,
及時調適好快樂,
事務繁雜莫忐忑,
問題解決心中刻。
疫情防控每天從測體溫開始,心理調適需要從關注關愛自己的情緒開始。每天起床后和睡覺前,可以給自己的情緒打個分,10分為最佳情緒,1分為最糟情緒,我們大概是多少分。當我們處于5分以下,需要自我調適或者尋找家人傾訴幫助;如果還不能解決,可以尋求心理專業援助。
下面,就“三區”學生、家長和老師這三類人群,提出心理調適的具體策略。
【學生篇】
一、聚焦問題解決。高三同學面對急須攻克的各科考點,面對上竄下跳的考試分數,面對突如其來的封閉住校,其他年級的同學們也有諸多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焦慮、失落甚至睡不踏實都是正常的。情緒上來了,理智就下去了。所以情緒很多時候因問題而驟起,又會因問題解決而平和。我們時刻銘記三要素,即“我們的問題是什么”“我可以如何解決”“我的效果和改進的空間”,情緒將自然得到調適。
二、善用社會支持。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當緊張還需高效的高三學習碰上疫情時,我們要借力打力。學習上的“巨人”有老師,生活上的“巨人”有父母,情感上的“巨人”有知己或熱線。更有云“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們朝夕相伴的同學,聯合一起也能創造奇跡。我們說出來,一起商討起來,這樣問題解決就會事半功倍。
三、保持神情氣爽。線上學習會讓我們運動大大減少,有可能會出現食欲消退、消化不良、情緒煩悶、便秘或失眠等情況。我們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場所如家里或空曠通風的地方進行各種運動鍛煉,也可以進行閉目養神,或進行睡前的放松活動如聽聽古琴音樂等。在飲食上也可以合理搭配,形成一周或半月食譜。
【家長篇】
一、守護親子關系。很多時候,我們家長抱著愛護孩子,不想讓孩子走彎路的愛心,做著強勢、傷感情還無效的累活。其實,親子關系是我們家庭教育活動的基礎。任何破壞親子關系的訓斥打罵、金錢控制、爭搶手機等行為,家長要努力做到少做甚至不做。感受表達、陪伴體驗、共商良策這幾種方式要盡量常做直至慣做。
二、巧用信息技術。在孩子居家學習這段時間里,他們有任何學習生活問題,我們可以引導示范使用百度,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名師在線課堂等,可以下載時間管理APP,用我們的行動和示范告訴孩子,網絡里有很多專家資源,網絡、智能產品宜疏不能堵。此外,還可以利用小區微信群、QQ群大家合作監管孩子學習,發動小區高學歷、或教師家長為孩子答疑解惑。
三、分開看待孩子和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的孩子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以至于我們對孩子會有情緒,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學會將孩子和問題分開看待。比如:我家里有個網癮少年。如果我們把孩子和問題分開就變成了:網癮和我的孩子。家長就不會一直盯著網癮,我們會看到的是為人處世、學習生活等全面的孩子,還會看到孩子優點長處,比如孝順、聰明,有某方面特長等。我身邊就有家長通過電腦程序、漫畫美編、視頻制作、藝術照片制作、外語學習等成功引導了“網癮”問題。此外,撇開孩子單純看網癮這個問題時,我們就能冷靜觀察孩子在不同時間網癮反應的不同,癮的大小、頻率和興奮內容等,找出最優應對做法。
吳川市梅菉中心小學班主任為學生上心理主題班會。
【教師篇】
一、平衡多重角色。老師要兼顧家庭,要線上直播;要隔空了解學生動態,要傾聽協助溝通家長;要完成疫情摸底排查,要照顧家庭老幼;總之要做到線上線下兩不誤,學校家庭并步走。除了時間錯開,還要多重空間切換。建議老師們可以列個日程表或者周計劃,兼顧所有,平衡多方,切莫顧此失彼或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二、妙用協同戰術。比如疫情下孩子學習效率不高這個問題,我們就是這樣協同戰“疫”:政府部門為了讓孩子節約核酸檢測的時間,有設置學生核酸綠色通道;教育局和學校組織名師錄課,傳授各科知識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非本學科的教師同事提供線上課程的信息技術支持、時間管理策略和雜務平衡處理經驗等;家長幫助孩子打印資料、一對一監考和配合檢查孩子的學習清單;學生可以自我追源反思學習問題;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再答疑解惑、了解學生問題并及時幫助;這就是協同戰術,作為教師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協同努力,攻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