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您有過撥打120急救電話的經歷嗎?您知道接聽電話后,調度員是如何為您服務的嗎?5月27日,記者走進湛江市院前急救體系的心臟——市120急救指揮中心調度大廳,去了解一通呼救電話背后的120緊急救援行動。
一張碩大的液晶屏幕,中間占據最大面積的是清晰完整的湛江市地圖,全市救護車分布一覽無余。左邊的紅字顯示了急救分站的出車情況,右邊的綠字寫著當班車輛信息。
距離液晶屏兩米處,幾位身穿制服、頭戴耳機的調度員,每人面前有三個電腦顯示屏,當電話響起,她們會以最快的速度接起,然后就近調配救護車。
上午10時41分,一陣悅耳的鈴聲響起。“您好!湛江市120。”調度員肖曉杏迅速接起電話。“他現在清醒嗎?還有呼吸嗎?請告訴我為什么你認為他中風了?他以前有過中風嗎?……請重復一遍地址,以便我核對……我已經派出急救醫生了,請不要掛斷電話,我將仔細告訴您接下來如何做……”肖曉杏一邊和電話那頭溝通,一邊在鍵盤上噼里啪啦敲著。
她眼前的三塊電腦屏,一塊顯示120調度系統,另外兩塊用于錄入信息和查詢地址。隨著信息的錄入,湛江市區地區從模糊到清晰,直到細致到街道、小區。
“在***小區嗎?”一名調度員話語剛落,正在接線的肖曉杏立馬反應:“你那也是***小區?重復報警了。我這邊已經派車。”肖曉杏默契地與她點頭確認。氣氛緊張得仿佛屏幕上每一秒鐘的跳動都如雷響,驚心動魄。
10時43分,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急診科急救調度臺響起報警聲,懷孕36周的值班護士吳春燕立即接收120發來的派車單,并向醫院救護車發出出車指令。10時46分,救護車出發,按車載通訊設備接收到的患者所在地駛去。
“您好!請問車輛出發了嗎?”通過平臺發出派車單后,肖曉杏又撥通了醫院急癥科電話,了解車輛的行蹤。在得知救護車正火速趕往患者所在地后,她掛斷電話,緊接著又打電話給報警者:“您好!救護車已經在路上。在急救醫生趕到前,我們需要替他們對患者進行快速檢測。請你走到他的身邊,讓他做三件事,準備好了告訴我。現在開始——請他笑一笑……”
10時54分,救護車順利到達患者所在地,120調度大廳同步收到車輛發回的信息。而在此之前,肖曉杏已將“患者明顯中風癥狀”診斷發送到參與急救的醫護人員那里。11時05分,這名疑似中風的患者已經被安全送回醫院。
從接到求救電話,到患者順利送抵醫院,在這期間,為了完成院前急救的任務,調度員肖曉杏先后向醫院、呼救人共計撥出了4通電話。
“調度員接到呼救電話,會根據呼救人的主訴癥狀進行分診和預案歸屬,并于第一時間派出救護車,同時指導呼救者進行現場自救與互救,有效彌補救護車趕到前的急救缺位。”湛江市120急救指揮中心主任陳明介紹,在急救資源緊張、道路交通擁堵的背景下,急救車到達現場的時間受到多種因素制約。而在目前中心受理警情時,調度員從接聽電話那一刻起就參與到急救工作中,給予專業指導,彌補醫護人員到達前這段急救“空窗期”,實現院前急救“零等待”。
鈴聲響起,急救開始!
每當120電話鈴聲響起,對于湛江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的調度員而言,就是一場生命急救的啟動。
“來了這里,我才知道,調度員的工作那么重要!那不是人們以為的接線員,從我接到電話這一刻,急救就開始了。我在這里把好第一關,那么病人就能早一點得到急救。”談及自己的工作意義,已經在調度員崗位上工作近5年的肖曉杏臉上充滿了自豪感。
記者手記:
如果說,120院前急救是一場與生命搶速度的接力賽。那么120急救指揮中心的調度員們,就是接力賽中至關重要的第一棒,他們是整個院前急救過程中的“大腦”,始終保持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的 無縫對接。
在一般人的眼中,120調度員工作輕松,每天只是機械重復地接聽呼救電話,然后派車,卻不知這份工作要付出多少精力和汗水。采訪中,記者親眼看到,調度大廳內,每一名調度員都在忙碌著,與呼救人通話的同時雙眼在電腦屏幕上左右掃射,手指迅速敲擊著鍵盤,記錄病情,確認病人位置,就近調派急救車輛。
他們雖然聲音沙啞,但卻不主動喝水,這樣就能減少離席上廁所的頻率。“120”24小時在線,調度員們需要三班倒。他們多多少少都有點腰椎毛病,因為坐太久。
這份工作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特殊習慣。肖曉杏說自己夜里睡覺時,常做夢都夢到自己在接電話。由于長期戴著耳機,接聽電話,他們的神經更為敏感,夜里細微的聲響他們都能察覺。22歲的調度員李瀟瀟嬉笑著說,經常接自己的手機電話時,一開口就是:“喂,湛江120。”
她們曾因聯系不上病人而想盡辦法,因成功助孕婦分娩、救下輕生少年而成就感滿滿,也因目睹生命流逝而倍感無力。偶爾她們會受到誤解,忍受電話對面焦躁的情緒。也偶爾,她們面對的不只是急救,還要安撫不穩定的心理,勸慰老者的孤獨,甚至有求醫、問藥、投訴等各類問題——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得清公共服務電話。
雖然調度員拿起的是電話機而不是手術刀,但她們同樣以挽救生命視為自己的天職。雖未親臨現場,但他們卻專注地守在崗位上,傳好生命接力的第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