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第五屆湛江市道德模范和第十一屆“湛江好人”表彰會召開,其中有一個精彩的節目,道德模范和好人代表在現場接受記者采訪,互動交流,向全場觀眾分享他們的感人故事。第一個岀場的是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社會工作部部長陳艷舒,她把醫院義工“幸福銀行”的文明道德風采帶到現場,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在湛江,很難找出一個基層單位像廣東醫附院義工“幸福銀行”那樣榮獲如此眾多、規格頗高、影響之大的榮譽。他們曾獲得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創新醫院”獎、第四屆中國志愿者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等全國性榮譽19項;獲得省級榮譽55項、市級榮譽10項。義工“幸福銀行”的先進事跡還被入選國家教育部教學案例中心庫,被收入“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館。
人們為廣東醫附院義工“幸福銀行”的事跡感動,為那一個個閃光的榮譽而嘆服,為他們10年如一日的堅守而點贊。同時把目光投向附院社會部部長、義工幸福銀行主席陳艷舒。她負責義工“幸福銀行”日常工作已經8年多,為打造醫院志愿服務品牌付岀了心血汗水,奉獻了聰明才智,作岀了積極貢獻。
陳艷舒(右)在表彰會上和記者交流互動。記者 李忠 攝
主動請纓 挑戰人生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義工“幸福銀行”成立于2011年12月5日,是國內醫院首批志愿者服務組織。他們借鑒“銀行儲蓄”的概念,建立“奉獻——回報”的良性循環,義工每次服務的時長記錄到“幸福存折”中,當義工或親人有需要時,便可享受對等服務;義工也可根據自身星級及類型,用時長兌換學習培訓、健康體檢等回饋。隨著時間推移,義工“幸福銀行”服務項目不斷擴充豐富,人數不斷增加,已經成為醫院履行社會責任,踐行文明大愛的基地。目前注冊義工8468人,服務群眾40余萬人次,服務總時長21萬多小時。
陳艷舒曾是醫院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事工作的一名科員。2013年,醫院社會工作部面向全院招收負責義工“幸福銀行”人員。陳艷舒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同事說她有點傻,放著那么好的工作改行,卻攬下麻煩大、雜事多,既累人又費力的志愿者服務活干,實在有些不可思議。但陳艷舒堅定自己的選擇和追求,她就想見識一下不一樣的世界;就是想挑戰自我,用奮斗青春開啟新的人生;義工“幸福銀行”是做好事善事的最佳平臺,每天沉浸在服務他人、行善積德的氛圍中,人生理念得到升華,生活更加充實,更加富有成就感。
2013年初,陳艷舒如愿以償改換工作崗位,擔任醫院社會部副部長,扛起了負責義工“幸福銀行”的日常工作。她憑著一腔熱情,一股不甘落后的韌勁,瞄準爭創一流的目標,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她立志將義工“幸福銀行”打造成醫院履行社會責任,傳播仁心大愛的閃亮品牌。每當歲末年初,她就高起點策劃年度工作計劃,高標準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她利用外岀學習開會的機會到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珠江醫院等知名醫院學習取經,把外地醫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做法和經驗,用于指導借鑒辦好義工“幸福銀行”。她走訪眾多病房,聽取大病患者的意見和訴求,力爭把送溫暖活動搞得更加扎實、更具特色、更有成效。她和眾多義工志愿者交朋友,盡其所能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排解后顧之憂,營造溫馨和諧的義工志愿者之家。她是各種活動的設計組織者,更是積極參與者,她注重在落實上發力,從細節上做好,不達目標決不罷休。
義工“幸福銀行”從誕生那天起,就得到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院黨委書記李明義,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林挺葵不光囗頭上重視,而且親力親為,經常參加義工“幸福銀行”的各項活動,帶頭示范,當志愿者排頭兵。院領導不斷鼓勵陳艷舒放開手腳大膽地干,勇敢朝前闖。經過10余年的奮斗,義工“幸福銀行”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在院內建有義工服務站37個,義工服務隊22支,還創建了大病救助服務平臺、百歲老人愛心服務基地、醫普惠明工作室等一批愛心驛站。義工“幸福銀行”越辦越好,越辦越精彩,成為全國醫療戰線學習雷鋒,倡導文明大愛的一面旗幟。
服務患者 關愛老人
為患者服務,向特殊人群獻愛心,是義工“幸福銀行”的服務宗旨,也是陳艷舒主抓的工作重點。遂溪縣是享譽全國的長壽縣,全縣共有200多名百歲老人。附屬醫院在遂溪建有百歲老人愛心服務基地。近年來,每當新年伊始,陳艷舒就將醫生護士和義工分成5個小隊,科學安排時間,分頭奔赴百歲老人居住地,上門送健康體檢,送老人急需的藥品,送各種慰問物資。陳艷舒作為一隊之長,每次服務都打頭陣,她帶領醫生護士,一年下來要走訪10多名百歲老人。那些高壽老人都是居住在鄉村深處、偏遠山區,步行前往都是山間小道,戶與戶之間距離大都要一個多小時。天熱時一身汗,下雨時一身泥,她們從無怨言。一次次送上門服務讓老人們十分感動。一次,一位120歲的老人在90多歲兒子攙扶下,握著陳艷舒的手,一個勁地感謝,臨別時還做出拜拜手勢,獻上老人天真可愛的感激之情。
為大病患者提供人文關懷,是義工“幸福銀行”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附屬醫院腫瘤醫院下設5個治療區,50多名義工志愿者負責5個區的患者服務。陳舒艷經常和義工志愿者一道看望癌癥病人,同他們傾心聊天,一起下飛行棋;組織他們參加健康講座和各種娛樂活動。大病患者和義工志愿者建立起信任理解、和諧友愛的親密關系,病床前的服務演變成了彼此良性互動。義工護士幫患者按摩,患者給義工護士扎頭發,一起合影留念,其樂融融。這些臨終關懷及心理支持,溫暖著癌癥晚期患者,讓他們度過了生命中最后、最美好、最難忘的時光。
“沒有什么華麗的語言,也沒有什么豪言壯語,真心感謝你們的幫助,謝謝你們在我們最無助的時候給了我們希望。謝謝了,義工幸福銀行團隊。”這是一位患有癌癥的貧困學生的母親寫給義工“幸福銀行”的感謝信。陳艷舒得知該患者病情重,家中困難時,迅速啟動大病救助程序,申請專項資金救助,解決了患者一家的燃眉之急。類似事情太多了,10年來,義工幸福銀行為大病患者提供救助服務達到4942人次。
創新模式 提高發展
陳艷舒帶著她的團隊傳承發揚義工“幸福銀行”的好傳統,把志愿服務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不斷創新思維,更新理念,探索新的模式。他們從實際岀發,不斷把為社會公益服務做得更細更優更好,把患者照顧得更貼心暖心順心。在新時代征程上,陳艷舒不負重托、主動擔當、奮力作為,在義工“幸福銀行”發展史上又寫下新的一頁,留下閃光的足跡。請看:
——2020年11月份,粵西首個“三向聯合”大病救助服務平臺正式啟動。融合醫院、企業、基金會和義工志愿者資源優勢,鏈接醫療救助款達數千萬元,已為4942人次的大病患者提供醫療救助。患者遍布廣東、廣西、四川、湖北,以義“幸福銀行”為主旨的愛心贊歌在省內外唱響,獲得好評如潮。
——成立醫普惠明工作室。通過現代傳播手段,組織醫學專家創作漫畫、歌曲、微電影等,以求產出更加貼近百姓生活,不斷增強市民文明健康素養,惠及更多百姓群眾。目前,已聯合創作《白衣使命》《春天見》《美麗的你》《天使戀人》等四部作品,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予以報道,瀏覽量200多萬人次。
——建立生命健康敘事分享中心、開辦紅色暖陽敘事項目。組織全院病友會健康講座,每年都進行100多場。患者一邊接收治療,一邊享受義工志愿者送關愛送健康的暖心服務。
——義工“幸福銀行”活動不滿足在醫院內進行,他們的服務不斷向湛江市各區縣拓展,使面向社會服務的面更廣、內容更豐畗,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醫院在霞山區成立“義工健康城市服務隊。遂溪縣成立“義工幸福銀行”醫療服務點。還建有百歲老人服務基地等。
一項項創新工程,一次次成功活動,凝聚著陳艷舒和她同事們的辛勞汗水。今年初,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義工幸福銀行在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中獲得廣東省推薦的“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候選單位,陳艷舒也光榮評為湛江市道德模范。盡管榮譽紛至沓來,但陳艷舒沒有滿足,她正在充滿激情策劃新的工作計劃,謀求更好的發展。她立志用行動落實“健康中國、健康廣東、健康湛江”重要戰略部署,不斷提高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質量和水平,讓義工“幸福銀行”建設行穩致遠,不斷向著新的更高目標挺進,書寫更加精彩絢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