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鵝毛鴨毛啰!”一聲聲悠長的吆喝,打破鄉村的寧靜。這是昔日吳川農村常見的畫面。“叮當佬”(吳川話,意為廢品收購者)不僅走在吳川鄉間,還奔向全國各地。他們將收購的羽絨等匯集回來,使吳川成為羽絨集散地。
“打包,發貨!”一聲聲果斷的指令,打破車間的安靜。這是今日吳川羽絨行業企業的常見畫面。隨著指令下達,吳川羽絨產品發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國外。
經歷漫長的奮斗歲月,吳川羽絨崛起,贏得“中國羽絨之鄉”的金字名片。近年來,吳川發力“互聯網+”銷售模式,加快技術創新,加快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羽絨產業持續向前發展。
羽絨加工生產車間。
老一輩:守誠信勤探索 吳川羽絨發展快
“吳川是我國第一個‘中國羽絨之鄉’。羽絨行業也是吳川三大支柱產業之一。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成熟完善的羽絨產業鏈條。羽絨產品出口歐美、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日,吳川市羽絨協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在中國羽絨行業中,吳川羽絨以原料充足、絨朵大、蓬松度高著稱。
吳川地處南海之濱,多條江河橫穿,是養鴨養鵝的寶地。史料記載,在民國時期,吳川就有人挑著擔,邊“敲叮叮(小銅鑼)”,邊吆喝著“鵝毛鴨毛換糖膠”,走村串巷收鵝毛鴨毛等廢品。這也是“叮當佬”的來由。進入上世紀70年代后期,吳川人紛紛外出闖天下,其中不少人在外地干起“撿破爛”。1980年,吳川收購羽毛量達41噸,比當時回收的廢銅破鐵的總重量還大。
從事羽絨行業30多個年頭的吳川某羽絨公司李總回首當年時坦言,他當年就是從騎摩托車到處收購鵝毛鴨毛起步的,“那時每天早晨5時就得出發到各收購點,去遲了鴨毛、鵝毛就會被別人收去。工廠起步時只有兩臺水洗機、10名工人。”
對于吳川羽絨產業的崛起,李總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認為誠信、質量、創新幾個方面特別重要。李總是個自學成才的行家,他堅持不做囤積等升值、伺機拋空的投機生意,堅持進貨出貨都依照流水式按計劃進行。誠信成了他成功的關鍵。
據另一位吳川羽絨業的“老行尊”講述,他從1978年開始就只收雞毛、鵝毛、鴨毛。他說,那時到廣西交貨,發現辛苦收來一只鵝的毛才賣幾角錢,而人家稍為分揀晾曬,即時就能賣到約兩元,再進一步加工就更值錢了。“為什么自己不能加工讓它升值呢?”他留了個心眼,自此交貨時就專心看別人的水洗機運作,回家后就自己學習鼓搗,居然制造出一臺能水洗、脫水、烘干、除塵、分毛的機器,雖然粗糙卻能使用。但水洗配方人家不說,他還是一籌莫展:洗潔精放多了不僅成本高,還難清洗;放少了又達不到清洗目的。為了找到合適的配方,他不斷試驗,直到摸索出成本低又好用的水洗配方。有了不斷改進的機械及成熟的水洗配方,他家企業的水洗羽絨從國內飛向了世界各地。
新一代:運用大數據 制造轉向“智造”
羽絨業界人士表示,吳川羽絨要創造新的“奇跡”,需發揚老一輩敢拼敢搏的精氣神,更需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羽絨產業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探索羽絨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近年來,通過數十年的努力奮斗,吳川羽絨工業園配套日益完善,產業集聚,市內大大小小的100多家羽絨原料加工、生產企業集聚于園內,營造出強大的集群效應,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和集聚區域,吳川羽絨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羽絨產業由“制造”向“智造”發展,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延伸。
記者現場看到,在廣東百如森羽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各司其職,趕制服裝、床上用品、水洗羽絨、羽絨制品等,水洗生產線、高級分絨機、縫紉機高速運轉。該公司董事長謝呈鵬介紹,近年來,該公司開發智能化大數據系統,主動擁抱數字時代,在數據中尋求突破。公司具備自動水洗生產線3條,五廂機、打包機、拼堆機等各種先進設備500多臺,經科學加工后,產出絨朵大、高蓬松的高品質羽絨,在國內外市場頗具優勢。
“通過智能化大數據系統,我們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布料的來源、使用情況、由誰使用、制成了何種產品,銷往何處,都將一清二楚,利用這些大數據分析,不僅降低了制作成本,更提高了機械效率,實現效率最大化。”在吳川市鑒江工業園的廣東百如森羽絨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謝呈鵬指著車間的二維碼說,近年來,公司投入近千萬元,建設智能化大數據系統,推動羽絨制造向“智造”發展。高端羽絨家紡產業集群,進一步擦亮“中國羽絨之鄉”的金字招牌。
多名企業家紛紛表示,如今國家都在支持實體企業,作為企業主羽絨從業人士要多措并舉,積極加強技術創新,強化品牌,為該市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有擔當:應需生產防護服口罩
為加強疫情防控,吳川多家羽絨企業紛紛出力。通過向相關部門申請并通過審批后,吳川部分羽絨企業獲得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等的資質。
早在2020年初,在資質獲批后,謝呈鵬利用原有的生產服裝的基礎轉產防護服,為疫情防控盡一分力。當時,該公司投入500多萬元改造車間、增加設備、采購原料,24小時施工,10多天完成了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的裝修,從羽絨服裝車間抽調了70名工人,在做好場地消殺、設備消毒和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安排員工進廠裁剪、縫制,加班加點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該公司使用無塵凈化車間,從凈化生產、潔凈壓條到密封包裝、消殺滅菌,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國家標準嚴格執行,隨后安排批次運往第三方進行滅菌,滅菌完成的產品再運回公司入倉,或直接送往醫療機構及有資質的經營公司。
政府部門:加快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基礎上,吳川市委市政府全力幫助羽絨企業加快發展。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吳川著力打造羽絨產業集聚基地,將市內不同規模類型的100多家羽絨原料加工、生產企業集聚于園內,形成鴨鵝養殖、絨毛加工、羽絨制品生產、銷售等相對成熟完善的產業鏈條。市內建設公共倉儲物流交易中心、羽絨制品研發中心、羽絨電子商務中心、羽絨檢驗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提高羽絨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羽絨加工企業夢富仕發展羽絨填充設備研制項目,企業設備1天羽絨產量可達國外1個月平均產量。紫荊羽絨參與省首批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接入廣州國家頂級節點,支撐國內服裝行業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開展產學研合作模式,提升羽絨原料、制品的檢驗檢測公信力及定價權,從而全面提高羽絨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吳川動員金融機構為疫情受困企業開設融資綠色通道,主動跟進企業融資需求。
圍繞羽絨產業發展,吳川強化產業載體建設,加快建設羽絨公共服務平臺;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產業鏈現代化;支持羽絨企業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提升生產工藝和產品設計水平,打造知名品牌、創建知名商標;支持羽絨企業加快產業數字化改造,實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用好RCEP紅利,推動外貿企業深耕東盟市場。
湛江市人大代表林壯錦認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建議吳川羽絨行業加快推進羽絨產業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充分利用吳川羽絨含絨量高的優勢,強化品牌意識,狠抓羽絨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提高產品的品位和檔次,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