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調順網龍表演。 記者 張鋒鋒 攝影
一條10多米長的“猛龍”蜿蜒翻騰,穿越龍門,戲浪爭珠……隊員們個個生龍活虎,練得熱火朝天。這是調順村網龍隊的日常訓練。舞網龍已經成為調順村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近年來,調順網龍成了“過江猛龍”,頻頻活躍在省內外舞龍賽事上,名號也越來越響,成為湛江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調順網龍的歷史與記憶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代表著吉祥、尊貴、勇猛,而一脈相承的調順網龍文化也是刻在調順人骨子里的。
網龍是赤坎區調順村世代相傳的一種舞龍藝術,自明建文初起至今已有六百年歷史。村民出于對大自然的崇拜,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初十“年例”中,舞網龍酬神喜慶。網龍集麻網、繩纜、草葉、竹木編扎而成,就地取材,簡易方便。其獨特之處是在龍頭上笠起的一對粗大拱彎的竹扎“牛角”,用舊漁網拼接為龍身,稻草與椰葉編織尾鰭,故稱網龍。調順網龍造型奇特新穎,內涵豐富,其“牛角”象征農耕,網纜意喻漁業,凸顯了漁農并舉的生產、生活民俗特色。網龍舞動不受場地限制,既可在陸地寬闊的的廣場,也可在狹窄的田野、村巷中舞動。最特別的是可在淺海沙灘、舟船木筏和水中表演,享有“水陸蛟龍”之譽。
調順網龍從1950年起停止活動,一直到2005年,調順舞網龍技藝亮相于當年的“調順首屆農民文化節”,被中央電視臺、省級媒體以及海外眾多媒體爭相報道和轉載。調順網龍由此一鳴驚人,2012年被列入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金輝教隊員制作網龍。
創新制作技藝助力傳承
如何傳承網龍文化,不讓這項民間技藝失傳?昨天,記者走訪了“調順網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黃金輝。
黃金輝2010年11月回到家鄉調順村,擔任網龍隊伍的訓練指導工作。為了讓舞龍藝術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以適應各種特殊的場地表演,在保留原有發展的基礎上,他還創新編排舞龍套路,并將自身所學到的技術教給其他隊員。
調順網龍的傳統制作采用麻網、竹木、草葉、繩纜等原材料,舞起來很重,漁網又會很容易壞掉,而且也不太美觀。通過對制作龍具的材料和工藝進行大膽改革,選用膠絲、尼龍、彩帶、塑帶、塑管、亮片等材料,制作了一個新的網龍,輕巧、漂亮,而且可以保存很久,重復使用。更仿照“國家龍獅協會”規定的競技龍標準來制作新型“網龍”,這樣的龍具逐漸適合表演快速威猛、形式多樣、難度較高的舞蹈動作,減輕隊員的運動強度,套路招式多變,增強了觀賞性,解決了高難度動作因為道具重量的限制,并讓中小學生也能參與其中,深受群眾歡迎。
黃金輝介紹調順網龍。
薪火相傳 非遺傳承進校園
湛江市第十九中學前身是調順小學,一直以來學校都重視辦學特點,是省級非遺項目“調順網龍”藝術傳承和訓練基地。2013年學校正式成立了“調順網龍”培訓班,編寫了《調順網龍藝術培訓教材》,免費對市十九中的學生進行培訓。每學期都會選拔出一些學生學習網龍舞龍技巧,主要是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既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又培養了青少年熱愛本土傳統文化和傳承文脈的志趣。
目前學校網龍隊主要由市級非遺傳承人黃金輝、區級傳承人黃志明負責,為了發揚網龍文化,把傳統非遺文化帶進校園,黃金輝每周二培訓新挑選的少年學員,一開始教他們基礎功練扎實,而老隊員進行手把手教學,然后可以組成一個興趣小組,互相學習交流。為了更好地將網龍文化在校園傳承下去,讓學校的孩子們更加系統地了解調順網龍歷史文化,黃金輝為學員們準備電子課件,以PPT課件的形式讓隊員們對調順網龍文化有更加直觀、深刻的印象。截至2022年,已經培養了300多名優秀學員。目前全村家家戶戶都有年輕人參加過舞龍隊伍,參與舞龍運動的有一半人以上。
2011年,調順舞龍隊的歷屆骨干隊員和一些社會熱心人士共同組織成立了“調順網龍藝術研究會”,不定期進行活動,讓這項古老的傳統藝術生生不息。
打響“調順網龍”品牌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調順網龍,在2005年重獲新生后,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多次參加各類比賽、展演并屢屢獲獎。
2005年秋,調順網龍參加湛江市首屆“紅土文化藝術節”表演榮獲銀獎;2009年月,參加在廣州番禺舉行的“中國首屆龍舟文化節”,獲表演金獎和最佳創意獎;2010年6月,參加在東莞市舉行的“中國第二屆龍舟文化節”,表演龍舟上舞龍獲金獎;2012年3月1日,應邀參加在廣州舉行的首屆嶺南民俗文化節,開幕式上,表演的《龍騰盛世 氣貫長虹》,場面蔚為壯觀,令觀眾嘆為觀止。2019年,參加廣東省花燈節暨興寧市首屆花燈文化旅游節獲得金獎。2021年,獲廣西南寧國際傳統舞龍賽銅獎。調順網龍沖出海島,走向全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一次次的賽事不僅僅是以龍會友的盛會,更是推廣網龍文化的平臺。
在得到保護、傳承的基礎上,調順網龍不斷完善和創新。近年來,在赤坎區文化部門的指導下,共整理調順網龍2020年保護傳承傳播資料匯編2本,編輯制作《尋訪調順網龍》紀錄片4集。
調順網龍在舞龍人手中的每一幕都精彩呈現,都飽含著他們對傳統民俗的愛與敬。“這不僅是對龍的一種敬畏崇拜,更是對龍精神的一種傳承。”黃金輝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