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上學”受到了關注,并成為了熱門話題。
可能有人問,家長“上學”該學些什么?常常聽到家長們訴苦,有的家長輔導子女做作業,不少時候到了深夜11點才能完成,有時怕晚睡了影響孩子第二天上課,家長干脆幫孩子做作業,如此一來,學生作業成為家長作業;有的家長自己不知道如何輔導子女做好作業,不得已到外面培訓機構請老師輔導……事實上,子女需要家長或培訓機構老師輔導做作業,一個很重要的根源就是父母沒有培養好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
筆者有個親戚十分注意從小培養兒子良好學習習慣,平時上課,做好預習,課前做好預習對課程有一定了解,特別是記好難點;專心聽課,化解預習難點;在學校能做的作業及時完成,回到家里吃晚飯之前完成所有作業;晚上還可以看些與課程有關課外書。節假日,常常帶兒子到圖書館學習一些科技和禮儀知識。其兒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很自覺,不需要親戚花很多時間去輔導,不但學習成績好,總是名列全校乃至全縣前茅,而且知識面比不少同齡小孩廣得多。所以,家長要想從輔導子女做作業的束縛解脫出來,父母就要懂得培育子女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了學習習慣,還要培養孩子懂得尊重勞動、尊重別人、敬畏生命等基本品德——教會孩子懂得干家務活,從掃掃地、洗洗碗等基本家務活開始,假期參與一些農活,讓小孩體驗“粒粒皆辛苦”的真諦;尊重別人,讓小孩見人打招呼,漸漸形成尊重別人的性格;敬畏生命,莫像個別小孩視生命為草芥,一有不如意就想輕生。
總之,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家長“上學”都是必須的,為人父母“上學”關乎孩子身體健康、心智成熟、價值觀形成。并懂得與孩子溝通、維護家庭關系乃至做好自我管理等方法。如此一來,不要說家長“上學”是“優秀”,哪怕是“合格”,相信也會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