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黃彩玲在分享創作經歷。 通迅員陳玉云 攝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多年來,她像一棵海邊的紅樹,扎根于雷州半島,從生活中汲取養分,在心田開出文學之花,于是有了新書《一碗煙火》《有蝴蝶從天空飛過》的面世。11月6日,由湛江市文聯指導、湛江市作協主辦的“紅樹林旁,煙火雅韻——黃彩玲文學作品研討分享會”在海濱賓館舉行,作家黃彩玲與文友們分享了創作的經歷,文友們也對作品進行了研討。
以人民為中心創作
鄭克芬(市文聯副主席):作家黃彩玲自比紅樹,在生活積累、藝術探究、創作創新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佳作不斷,這不僅源于對文學的熱愛,也源于對文學的使命與擔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
在未來的文藝創作中,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和工作導向,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以文藝之聲之力,助力并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以更多的文藝作品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全面踐行二十大精神。希望湛江作家能心系國之大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現實題材創作,從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從人民逐夢圓夢的心路歷程中,搜集素材、激發靈感、塑造形象,講好湛江故事,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打造港城文藝的高地高原高峰。
人格主體的亮麗底色
洪三泰(國家一級作家):作家黃彩玲在小說和散文創作上最明顯的特色是:人格主體的介入。她的人格主體的底色是自然亮麗的。她的小說和散文創作的個性化、精神的獨特性和心靈、感情的本真,彰顯她心靈世界有鮮艷亮麗的底色。這些底色是真、善、美,是作家的心靈影像。人格主體的介入,使她的小說、散文更有生命力,更富有精神內涵和藝術魅力,對作家的想象力和情感活動的獨特性靈動性也會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黃彩玲的真、善、美主體人格,七年前在花城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蓮開的聲音》中,已經積極介入。不少章節顯現出作家本人的心靈影像。她看到橡膠工人用膠刀割膠,橡膠樹主桿流出雪白的膠乳時,寫出了《流淚樹的記憶》,說橡膠是流淚,流血,為祖國獻身。這是作家對膠工獻身精神的誠摯贊美。
像一棵紅樹扎根在紅土地
黃彩玲(省作家協會會員):在文學的路上,我有幸遇上陳堪進、洪三泰、何銀華等良師益友,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友們共造文學夢,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寫的都是身邊的生活,至今,我仍堅持每天寫日記,用心地觀察身邊的人,用一顆悲憫的心去挖掘出他們心底最溫柔的故事、最煩愁的心緒、最揪心的經歷和最美好的情感。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不可復制的個體,會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以及各種不同于他人的甜酸苦辣,這樣就會形成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寫法,只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把它寫出來,就是自己的文章了。
生活沒有那么多如果,你必須要努力拼搏,方能把握自己的命運。我在感恩文學的同時,也感謝自己一直在文學的路上像一棵紅樹在百般艱難中堅強成長。有人說,紅樹林的花太渺小了,但我一直對自己說,多渺小的花朵,都自帶芬芳。
愛情·婚姻·毀滅
陳通(市作協主席):小說集《有蝴蝶從天空飛過》,11篇小說,除了《賣水餅的老婦人》寫母愛外,其余皆寫愛情,而這些愛情大都很沉重,從中可以看到“傷痕文學”的影子,而且故事在雷州半島時有出現。假如需要用幾個字來概括這本小說集的話,那就是“愛情·婚姻·毀滅”。而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為什么要“撕碎給人看”,是為了警醒,為了此類悲劇不再上演。
黃彩玲是個心地善良的人。正如張慧謀在序里所說:“(她)對社會底層的關注,充滿憐憫和關愛。她筆下的人物,無論處于哪個階層,或處境如何窘迫無奈,其善良的本性,為人的良知,始終沒有丟掉,依然保持初心。”我懷疑,黃彩玲是含著熱淚書寫這些故事的。所以,在書中,我還讀出了“黃彩玲式的悲憫”。
文章里面有“真我”
邵鋒(省作家協會會員):黃彩玲的散文有幾個特點:一是感情真摯、純真,寫真情實感。二是生活氣息濃厚,寫生活的酸甜苦辣,寫人生的際遇命運,寫人間的煙火。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尤其關注底層平民生活,體現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性關懷。三是文筆清新、質樸、自然、流暢、溫婉、優雅,將作家主觀內在的思想情感和客觀事物、景物融合,做到情境相融。作家的感悟、情感借助生動的故事、情節,通過親切自然的文筆表達岀來,富有內涵,耐人尋味。
于細微處引起共情
趙銀月(市作協會員):讀黃彩玲的書,總是一拿起就放不下。我在想,為什么她寫的文章那么親切、那么容易打動我?首先是選材好,她的散文題材來源于社會生活、尋常煙火的方方面面,她懷著善良、悲憫之心,和這社會、時代相處,并把自己的經歷、所見、所想寫成了文章,讓讀者從中看到了自己以及身邊的生活,從而產生共情。其次是文字表達質樸、自然,看似信手拈來、輕風拂面,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享受閱讀的快感。
女性寫作的深度
洪艷(省評論家協會會員): 女性寫作的深度可以觸及到何處呢?黃彩玲的兩部新著《有蝴蝶從天空飛過》《一碗煙火》給出了一種有溫度的答案,呈現了文學的別一種沸騰感。她的寫作注重了日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遠離了表演性、控訴式及受害者的思維;將生命感與歷史感、民間性與文學性、個人與時代融通貫一。這是一種新女性寫作的典范,她的深刻性是值得肯定的。真正的女性寫作絕對是豐富又豐饒的,既連接人與人的關系,也連接人與歷史、自然、現實,從黃彩玲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生命體與歷史感的共振、民間性與文學性的統一、個人與時代的并行性。好作品總能指向高處,也總能照亮低處,照見人的德性與血性。黃彩玲作品中的美麗風景、美麗人生中也有種美麗哀愁,她是替了一類受苦者去書寫生命的沸騰狀態。寫作者總是希望把一個黏稠的自己稀釋在文字的世界中,藉由此去回饋生命給予的所有。所以作家總是應該有很多個面向的,祈愿她能寫出紅土大地上更多的表情與沸騰的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