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省委明確強調“突出制造業當家”,這意味著廣東制造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湛江如何乘借這股東風,找準定位、乘勢而上,把制造業做大做強?如何邁出制造業當家的新步伐,加快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
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報告為湛江蹄疾步穩邁向現代化產業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會議強調,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大力實施“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五大提升行動,努力建設具有湛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挺起湛江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謀劃好“大產業”——壯大臨港工業,重點發展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戰略性支柱產業,構建完善產業鏈,打造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要積極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型儲能、海洋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進大文旅開發。
建設好“大平臺”——把東海島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力的重大產業平臺,加快形成以東海島為龍頭、以奮勇高新區為龍身、以烏石港片區為龍尾的產業集群和園區體系;支持各縣(市、區)做好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與市重大產業項目的銜接;堅持各項指標細化研究,形成差異化、倒逼式政策體系。
統籌好“大項目”——大力推進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等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布局落子百億元級、百億美元級的大項目。同時,主要領導干部帶頭大抓項目、抓大項目,落實專班制度,推動招引項目盡快開工、盡快投產、盡快達產。
培育好“大企業”——鞏固壯大行業領軍企業、龍頭企業,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努力形成大型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格局。
營造好“大環境”——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推動工作力量向制造業加強、政策措施向制造業傾斜;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做好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湛江正精心謀劃,鼓足干勁,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打造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強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