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委員、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研究員、市民協常務副主席黎明表示,民間文藝是人民群眾的智慧創造,源于生產生活,內容豐富,具有天然親和力與精神力量。發揮民間文藝在鄉村振興、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文化建設、教育民生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稟賦功用,助力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實現文化創富;利用“文化IP”疊加效應,賦能產業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意義重大。
湛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傳統文化資源豐富,海洋民俗、海洋工藝、海鮮美食、海絲非遺等海洋文化特色突出,整合、宣傳、利用這些獨具特色地域的民間文藝資源,來推動大文旅開發作用很重要。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我市強化民俗文化、民間工藝、傳統村落等民間文藝工作和非遺保護,加速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文藝事業和產業繁榮發展,有效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黎明建議:加強傳承傳播,整合我市豐富的民俗資源,申報創建“中國紅樹林民俗之鄉”“中國海島文化之鄉”,建設“中國海洋民俗文化園”“中國海洋民俗展覽館”,舉辦“中國半島民間藝術節”等,打造彰顯城市歷史文化底蘊,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國字號”新名片、金招牌。以之為抓手,創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習和傳播。
推動創新創造,數字化賦能民間文藝發展,適應新時代新網絡新媒體環境,建設“中國海洋工藝數字館”,通過展覽+銷售、傳習+帶貨、服務+產業的方式,面向基層農村,助力民間工藝、文化創意、文化產業和鄉村振興工作高質量發展。
加大人才培育,為文化文藝高質量發展蓄能增勢。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人才是基礎和生力軍,落實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員、鄉村文化傳人待遇,解決困難問題,做好基礎保障,多措并舉,多種形式為人才成長搭建可持續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