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港的重要性要從瓊州海峽說起。
徐聞港地處瓊州海峽黃金通道“咽喉”,與海南隔海相望。海南90%以上的生產生活物資都是通過徐聞港海運入島,東盟國家的特色產品也從瓊州海峽經徐聞進入中國大陸。
2018年4月,中央部署建設海南自貿港。2020年9月26日,全新設計的徐聞港正式開航,成為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新航線直對海口市新海港,將原來24海里的“Z”字形航線縮短為12海里的“I”字形航線,航行時間縮短為1個多小時,形成了新的粵瓊“一小時經濟圈”。
徐聞港成為廣東對接海南乃至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港口,促進了“一帶一路”南向通道的進一步暢通。
船只準備靠泊徐聞港。 記者 李嘉斌 攝
徐聞港候客大廳,旅客準備登船。 記者 張鋒鋒 攝
絲路古港
煥發新生
“海上絲路”從這里開啟。
兩千多年前,為尋找從海上通往西域的新通道,漢武帝派遣使臣到達徐聞一帶,裝載大量的黃金與絲綢,由此出發,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征途。航船沿北部灣到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繞過馬六甲海峽,最遠到達印度南部、斯里蘭卡,然后將沿途交換的香料、琥珀等物品載回中國。這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上交通線,中國的物品也經由這條航線轉運到中亞、西亞和地中海沿岸各國。
《漢書·地理志》記載了有關徐聞港交通和貿易的情況,這是正史對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載。
貨船往來,商旅攘熙,徐聞古港,見證無盡繁華。一條由此延伸的“海上絲路”聯通貿易,交融文化。
從2017年1月1日起動工建設那天起,地處瓊州海峽黃金通道大陸端咽喉的徐聞港,就肩負著打通瓊州海峽“大動脈”的特殊使命。
總投資約17.12億元人民幣,16個5000噸級的普通客貨滾裝泊位和1個5000噸級危險品專用滾裝泊位,車輛年通過能力320萬輛,旅客年通過能力1728萬人次;直接對接新海港,兩地海上航行距離從24海里縮短至12海里,航行時間從2—3個小時縮短至1個多小時;旅客從進港購票到上船,最快8分鐘就可完成,小車最快20余秒可完成查驗……
2020年9月26日,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徐聞港正式開港運營。從此翻開了瓊州海峽兩岸客貨快捷通航新的一頁。
運營以來,徐聞港車客吞吐量不斷增長,今年春節期間,車客吞吐量更是創下單日歷史新高,其中車輛約3.1萬輛次、旅客約12.3萬人次,開始顯現出大通量運輸的優勢。
“海上絲路”,延綿千年,跨越萬里,歷久彌新。
徐聞港內,車輛有序停放。 記者 張鋒鋒 攝
俯瞰徐聞港碼頭。 記者 李忠 攝
沈海高速徐聞港出口。 記者 李嘉斌 攝
以“港”為核心
向東西兩翼延伸
曾經的湛江,是粵西“交通末梢”。它因水路而興,也為交通所困。如今,新建成的徐聞港實現水路、陸路、鐵路、城市公交的無縫對接,湛江正全力加快建設以大通道、大港口、大路網、大航空為主骨架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浳魑ㄒ桓删€機場湛江吳川機場正式通航,深湛高鐵建成通車,廣湛高鐵計劃2025年建成通車;蘭海高速、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玉湛高速在境內交匯。
肩負“與海南相向而行”的使命,徐聞還以徐聞港為核心、向東西兩翼延伸,規劃建設廣東·海南(徐聞)特別合作區。特別合作區將發揮以徐聞港為核心的港口優勢,依托“公鐵空水”多式聯運,深化港口航運合作,共同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聯通國內大市場的門戶樞紐。
在目前的規劃中,東翼在既有漁港和農業的基礎上,發展現代農業、海洋漁業,依托東部深水良港和優質景觀岸線的自然條件,布局海洋裝備、綠色能源裝備、濱海文旅與高端康養;西翼連接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南極村,充分利用較為密集的文旅資源,打造文化旅游康養基地,為特別合作區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目前,特別合作區內總投資超過87億元。項目涵蓋一、二、三產業,涉及交通、新能源、種質資源、農產品加工和文旅等方面。以湛江所長,滿足海南所需。
今天的徐聞,是把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區(港)這兩大戰略更緊密地融合起來的重要堡壘。徐聞用足用好海南自貿港“改革紅利”溢出效應和政策疊加,加強粵瓊兩地合作,吸引大灣區人才、資源流入,借力借勢推動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