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海螺放在耳邊,可以聽到大海的聲音;將海螺放在嘴邊,可以吹響動人的妙音。海螺工作室,同樣可以“聽”,在未成年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聽聽未成年人內心的聲音,凝聚多方力量,一起吹響保護未成年人的集結號角。
近年來,坡頭區探索創建海螺工作室“護未”品牌,由區人民檢察院牽頭,聯合區委政法委、區公安分局、區教育局等12個區級具有未成年人保護職能的部門,吸納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組成海螺工作室,集結多方力量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合力,進一步筑牢未成年人“六大保護”體系,為構建健康、安全、穩定的未成年人成長環境提供有力保障。
海螺工作室保護未成年人工作圖片展。
觀護關愛為未成年人保駕護航
“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對我的關心和幫助。因為家庭困難,原本我想放棄學業,由于你們的鼓勵支持,讓我鼓起面對困難的勇氣,也由于你們的幫助,使我的學業得以繼續,謝謝你們!”未成年人小鐘(化名)在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向海螺工作室寄來感謝信。
2021年,海螺工作室的檢察官在辦理一起刑事案件時,在嫌疑人口中得知其兒子小鐘因父親被捕入獄無心上學,已輟學在家。檢察官馬上聯系小鐘的媽媽及學校了解情況。原來,小鐘因為父親涉嫌犯罪而自卑,加上家庭貧困,產生厭學情緒,老師多次勸說下仍不肯返校。
“服刑人員的子女容易被貼上負面標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對生活、對未來失去信心,有的更是因為缺乏監管而產生不良行為。及時進行引導、給予鼓勵對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檢察官多次上門了解小鐘的真實想法后,對其開展心理輔導,耐心勸說,鼓勵他克服困難,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在海螺工作室的觀護幫助下,小鐘順利復學,最終順利被一所技校錄取。
“我們不僅是幫助困境未成年人解決當下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信心。”海螺工作室負責人羅泳池表示,海螺工作室始終對困境兒童、服刑人員子女、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特殊群體用心用情做好觀護關愛工作。近年來,海螺工作室成員共籌集資金50萬余元為困境未成年人開展學業救助、生活救助等,其中幫助困境未成年人改善居住環境2戶、修建住房2戶。
為打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最后一公里”,2022年4月,海螺工作室率先在麻斜街道設立未成年人保護聯絡站,未成年人司法保護資源下沉鎮街層面的首個平臺載體正式成立。2022年、2023年麻斜街道連續兩年實現未成年人零犯罪、零受害的“雙零”佳績。目前,海螺工作室未成年人保護聯絡站在坡頭區內七個鎮街全部掛牌成立,實現轄區內全覆蓋,努力構建起“職能主導、優勢互補、覆蓋全區”的未成年人保護網。
坡頭區人民檢察院海螺工作室。
“六大保護”一站式解決
“海螺工作室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其基礎在于整合了所有成員單位的力量,合力解決未成年人保護的問題。”羅泳池表示。
海螺工作室的檢察官在辦案過程中,發現智力殘疾留守兒童小芳(化名)輟學在家。小芳原本在官渡鎮的普通學校就讀,但是因無法適應普通學校的教學模式,只能選擇接受特殊教育。而當地的學校未專門設置特殊教育班級,特殊學校又不支持寄宿,加之小芳的爺爺奶奶無法每天長途跋涉送她到特殊學校上學,小芳也因此輟學。
海螺工作室調查了解后發現鄉鎮里有不少類似小芳這種情況的困難兒童,于是聯合區教育局、社會愛心人士捐獻校車,開設了前往特殊學校的專線校車,保障了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
這種“發現一例、解決一片”的效果建立在海螺工作室“一站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格局上。海螺工作室日常依托“粵平安”平臺、網格員、雙百社工、村居委會等力量,全面排查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問題,科學分級分類匯總,精準施策解決。對重點幫扶個案,啟動“市——區——鎮街——村居”四級聯動協調機制,落實結對長期幫扶。
海螺工作室的各成員單位也結合各自職能,為未成年人提供“一站式保護”。區檢察院與區公安分局建立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與協作工作辦公室,規范未成年人專門辦案力量組建、提前介入引導偵查、“一站式”辦案區運作、“一站式”辦案救助、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事)件第一時間報告等工作程序;區教育局認真做好校園安全管理,構筑校園防護網;團區委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弱勢青年救助、青少年維權機制建設等工作,活用“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輔導,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區民政局成立坡頭區未成年人關愛保護中心。
“線上+線下”開展自護教育
“同學們,如果有人侵犯你的隱私部位該怎么辦呢?”“報警。”“找老師。”“立刻大聲呼救,告訴大人。”在“海螺姐姐”羅泳池的防性侵講座上,同學們紛紛搶答。
課堂上,羅泳池通過“身體觸電”游戲向同學們講解了身體的各個部位,從而認識哪些身體部位是絕對不容侵犯的隱私部位;結合典型案例和“自護錦囊”引導同學們學會如何主動遠離危險、在遇到危險或侵害時應該采取何種有效應對方法,鼓勵同學們在遇到危險時要堅強勇敢及時求助,善于保存重要證據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
海螺工作室立足未成年人法治新需求,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平安坡頭法治宣講隊以及各成員單位的宣傳團隊作用,走進偏遠地區學校、涉未成年人犯罪多發易發領域,開展法治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活動,結合海螺“云課堂”線上普法,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加優質、豐富的法治教育服務,持續點亮未成年人“法治之燈”。
如何讓未成年人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海螺工作室在開展普法教育時,運用規范和淺顯易懂的語言、身邊的典型案例,以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傳遞法理,讓未成年人“記得住”“用得上”;創新普法宣傳形式,運用微視頻、模擬法庭、法治征文等新穎性且具有參與性的普法宣傳方式,讓未成年人“喜歡聽”“傳的遠”。“通過這種形式,讓未成年人圍繞法治去思考、查閱資料,這樣得到的知識也更深刻。”羅泳池表示。
據了解,工作室成員開展“海螺普法三句半”“模擬法庭”“巡回法治講座”“麗人普法小課堂”“法治征文”“法治書畫”競賽評選等法治宣傳活動超100場次,受眾人數超5萬人,覆蓋全區各中小學和鎮街,營造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接下來,海螺工作室將繼續探索“一站受理、協同辦理、多方保護”的工作模式,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凈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