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一杯,奉獻君。高風有誰及柳君,傳書小事遜古人……”8月7日晚,在雷州市楊家鎮陳坎村群眾文化藝術節現場,由廣東粵劇院一團演出的粵劇《洞庭良緣》,演員悠揚的唱腔,細膩的表演,讓現場觀眾沉醉在粵劇的韻味之中,直呼“聽出耳油”,贊嘆不已。
據了解,本次是廣東粵劇院一團首次在雷州進行演出,為期5天,期間將相繼上演《觀音情度韋陀天》《白蛇傳·情》《唐宮香夢證前盟》《洞庭良緣》等經典粵劇作品。
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面對以雷州話為主的觀眾群體,粵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跨越了語言的障礙,贏得了滿堂彩。
“一開始了解到當地主要以講雷州話為主,很多老年人聽不懂粵語,還擔心沒多少人看,沒想到優秀的藝術作品打破了語言的界限,每天晚上都高朋滿座,不少周邊的縣區群眾都特地過來看?!睆V東粵劇院一團副團長吳文昱說,每晚都會有1-2萬名觀眾慕名前來。
當地群眾對粵劇的熱愛,其實是有跡可循。湛江被譽為“戲曲綠洲”,常年在民間演出的劇團就有200多個,年演出場次達2萬多場。作為雷州半島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雷劇,早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漢劇、潮劇、粵劇并列為廣東四大劇種。雷劇《陳瑸》曾在紐約國際電影節中榮獲桂冠——“提名獎”,全球僅19個桂冠。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粵劇院一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文汝清,這位來自吳川的本土藝術家,自幼浸潤在粵劇的氛圍中,如今已成為嶺南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者。面對連日來的高溫挑戰,他帶領演員們“頂硬上”,身著厚重的戲服,在悶熱的戲棚內全情投入,每一個動作都力求完美,只為將最精彩的表演呈現給觀眾。
廣東粵劇院在傳承與創新之路上不斷探索前行,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表示:“湛江傳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發揮好粵劇雷劇等非遺文化產業,在表達形式上作大膽的創新和有機的結合,形成全新的、獨特的湛江戲曲現象,也不失為打造湛江差異化優質文旅內容的方法與路徑?!?/p>
近年來,廣東粵劇院先后拍攝了《傳奇狀元倫文敘》《柳毅奇緣》《白蛇傳·情》《譙國夫人》等粵劇電影,拓展粵劇的傳播途徑。其中,《白蛇傳·情》打破中國影史戲曲類電影票房紀錄,獲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譙國夫人》獲第三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
去年9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省文聯副主席、省劇協原主席、廣東粵劇院原院長、粵劇名家丁凡,與國家一級演員、湛江市實驗雷劇有限公司副經理黃桂結為師徒,標志著粵劇與雷劇“跨劇種”創新傳承。
此次廣東粵劇院一團在雷州的成功演出,不僅是一次藝術的交流,更是粵劇與雷州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預示著“粵雷共輝”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