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湛江市總工會組織召開湛江市工匠學院聯盟暨交流推進會,并授牌成立廣東省首家工匠學院聯盟。(8月8日《湛江日報》)
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是支撐一地產業高質量發展、激發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人,占就業人口的26% ,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30%。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形成“企業出題、校企共答、產業閱卷”的產學研一體人才培育機制,構建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是各地都要面對的一道必答題。而“工匠學院”,是破題的其中一個關鍵。
工匠學院的設立,旨在構建能夠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臺,通過資源共享、平臺共建、人才共育的合作模式,整合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公共實訓基地、職業院校師資、企業培訓中心等功能,貼近產業企業需求,突出實操實訓,把學院建設成為產業工人技能提升的新基地、大國工匠培養培育的新搖籃、區域協同發展的新載體。日前湛江成立全省首家工匠學院聯盟,無疑是在工匠學院基礎上打造“升級版”、發揮“聯動力”,開啟了工會、院校和企業三方共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工匠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將在工匠品牌提升培訓、人才及專家庫資源建設、勞模工匠經驗分享推廣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更有利于打通技能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為全省的標桿樣板和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
助力更多產業工人由“工”變“匠”,要與湛江“四綠一藍”支柱產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工匠學院的建設需要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產業資源和智力資源,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升整體實力和影響力。但當前還是存在資源分散、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如何圍繞“四綠一藍”支柱產業,進一步放大工匠學院的影響力和引導力,如何根據企業特征、行業特點和湛江產業發展需求,在推動技術創新與成果孵化、促進產教融合與協同發展、培養高精尖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有所作為,都應該成為聯盟帶動各工匠學院攻關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