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截圖。
“守護綠水青山,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其中,有這樣一群海洋生態保護者,他們潛入海底‘植樹造林’,十多年如一日,進行珊瑚生態修復研究。”8月17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新聞《山清水秀看中國》。其中,生動介紹了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生態所副所長朱鳴十年來投身珊瑚生態修護工作的故事。
據央視該新聞節目介紹:珊瑚是最難繁衍的海洋生物之一,是構建海洋生態系統的最重要生物種類之一,25%的海洋生物都要依靠珊瑚礁生活。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生態所副所長朱鳴從學生時代開始接觸珊瑚普查,當海底世界第一次映入他的眼簾,他就被海底珊瑚的奇景深深震撼了。也是從那時候起,他非常堅定要從事海洋生態保護事業。大學畢業后,他便投身珊瑚生態修護工作,至今已有十年。
下海種珊瑚,不僅是技術活,還有很高的風險。尤其在深圳,夏、秋兩季多臺風天氣,朱鳴及其團隊遭遇過很多次緊急情況。朱鳴表示,在當前氣候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全球珊瑚礁正面臨著退化與生存的威脅,珊瑚礁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迫在眉睫。2007年,廣東珊瑚普查正式啟動,第一支隊伍不到10個人。如今,普查隊伍有45支,來自各行各業的志愿者超5萬人。其間,朱鳴和團隊在珊瑚種苗培育、珊瑚海底育林工程等取得了大量的技術研發成果,并承擔了國內大部分珊瑚生態修復實踐工程。
在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的珊瑚繁育中心,每一項技術突破,都是對傳統珊瑚保育方法的革新。十多年間,朱鳴和團隊成員們成功培育了18種超過10萬株珊瑚母株,擁有700個珊瑚培育超級網圃,30多萬株人工培育珊瑚種苗。
湛江晚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