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麥貳(左二)向火車輪渡旅客送祝福。 湛江海事局供圖
“船長,你們一定要嚴格落實巡艙制度,確保人車分離。要合理排班,保障好船員休息,防止疲勞駕駛。”
“你們要加強船上宣講,特別提醒家長看護好孩子,督促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
眼下,正值暑運期間瓊州海峽客滾運輸高峰時段,“揚帆海安”輪滿載著旅客準備開啟新的航程。湛江海事局徐聞海事處南山海巡執法大隊大隊長麥貳和同事們頂著高溫登上船舶,循例開展船舶開航前安全“體檢”。
這是麥貳的工作日常。20年來,麥貳每天與大海相伴,與同事們共同守護著每一班船舶、每一趟列車、每一名旅客的安全過渡,用青春和汗水架起了一座大陸和海南島安全渡海的“橋梁”。
從無到有,當好“拓荒牛”
在徐聞港西邊不遠處,是著名的“粵海鐵路北港”,這是亞洲最大的火車輪渡碼頭。在這里,全國各地發往海南的火車分節上船,然后通過船只,對接到位于海口的“粵海鐵路南港”,重新“組裝”,開往海南海口、三亞等地。
檢查證書文書、消防救生設備、裝載情況,提醒督促船員做好旅客列車的系固綁扎,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對安全“體檢”的每個環節,麥貳都一絲不茍。
風油精、充電線,是他離不開的“寶貝”。風油精,是在潮熱的天氣中安全檢查后提神抹的;充電線,是為了確保每天超過400個電話的手機暢通而備的。
從2004年粵海鐵路北港開通至今,麥貳就一直堅守在祖國大陸最南端,負責瓊州海峽火車輪渡及徐聞港水域的海事監管工作。
2004年12月4日,瓊州海峽開通全國首列旅客列車,但對客運火車輪渡的海事監管,國內還是一片空白。
為提升火車輪渡安全監管水平,麥貳帶領團隊“摸著石頭過河”。白天,他奔走在辦公室、船舶甲板、機艙、碼頭;夜里,他利用休息時間鉆研學習客滾船監管的法律規章。經過努力,他們從無到有制定了《瓊州海峽火車輪渡安全監督管理指南》,該指南被認定為火車輪渡安全監管指導書。
有了這些經驗,2020年9月,他們保障了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徐聞港順利開港,將過海時間從2.5小時縮短到1.5小時,使旅客過海更便捷。
隨著“四通道一樞紐”的建設推進,客貨過海流量劇增,但瓊州海峽北岸海上應急救援能力不足問題日益凸顯。麥貳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帶領團隊研究提出了根據相似船型,合理配對,實行“姊妹船互救”的應急救援思路。2023年,“姊妹船互救”模式首次成功試驗,將海上客滾船大規模人員轉移時間縮減86%。今年,他們還建立了客滾船海上突發險情快速處置聯動機制,大大提高了應急救援能力。
過去,所有車輛在輪渡航行過程實行“人車分離”。“但是,我們日常現場執法中了解到,過海的救護車、押運車、冷藏車、活鮮運輸車等特殊車輛,如果實行人車分離,病患或貨物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為更好地解決人民群眾過海的實際困難,麥貳通過大量走訪調研,充分論證,提出了解決特殊車輛“人車分離”的合理建議,實現“精細化”分離,即在采取安全措施前提下,救護車、押運車、冷藏車、旅客列車不執行“人車分離”,有效保障了病患和貨物的安全。
從堵到通,讓旅客早一分鐘回家
“果斷停航、謹慎復航”是保障客滾運輸安全的重要舉措。
2024年春運期間,瓊州海峽客滾船停航次數同比減少9次,停航時間同比減少29.9小時。這兩個數字意味著企業船舶周轉效率得到了提高,瓊州海峽水上交通堵點也隨之打通。
這得益于瓊州海峽實現了統一通航標準——南北岸客滾運輸能見度通航標準統一為500米。
2023年以前,瓊州海峽兩岸港口部門能見度不良停復航標準不一——位于瓊州海峽南岸的海口港500米能見度客滾船可以通航,而北岸的徐聞港、粵海鐵路北港和海安新港1000米能見度方可通航,實際操作中任何一方客滾船停航,對方都要配合實施停航。這也就導致了一旦出現濃霧天氣,港口外海面將出現客滾船滯留,港區公路大量車輛和旅客滯留,造成嚴重擁堵的情況。
“看到焦急等待過海的旅客,我就想著船舶早一分鐘開航,也讓旅客早一分鐘回家。”麥貳說。
于是,他帶著團隊開展能見度不良停復航標準從1000米到500米安全性和可行性評估論證。經過廣東、海南兩岸海事部門和地方政府多番溝通協調,最終于2023年12月28日將停復航標準從1000米降到500米,每年減少停航4.8次,旅客水上出行的安全感、舒適感和滿意度也得到提升。
近年來,開新能源車過海的旅客增多,但新能源車與燃油車一起裝載會增加風險隱患,因此客滾船嚴格控制新能源車裝載數量。今年春運,新能源車過海更是“一票難求”。新能源車“過海難”成為廣大旅客最為關注的問題。
為解決這個難題,麥貳和團隊借鑒“楓橋經驗”,推動航運企業編制了《客滾船載運新能源車操作指南》,“一船一策”提高了新能源車過海效率。今年又指導企業推行新能源汽車“專船專班”運輸,在港區規劃新能源車輛“專道、專區、專位”,并結合新能源汽車過海需求動態調增運輸班次,緩解了新能源車過海的壓力。
同時,海事部門開展新能源汽車過海研究,形成《客滾船裝載鋰電池電動汽車附加要求技術法規立項建議書》,填補國內法規對現有客滾船載運新能源汽車船舶技術規定的空白。
以堅守換萬家團圓,值得!
約20米,是海事機構辦公樓兼職工宿舍距粵海鐵路北港碼頭的距離。這里的噪聲,曾多次震裂窗戶玻璃和地板瓷磚。麥貳就是在這里日夜守護著火車輪渡平安。
300多天,是海事執法大隊負責人每年日夜守候的天數。而50多天,則是麥貳每年分給父母老家、自己小家的時間。
在粵海鐵路北港的20年里,麥貳心里裝著的始終是航行安全。
早年,北港辦事處環境比較艱苦,宿舍離碼頭差不多3公里,為了不耽誤現場簽證、登船檢查,他每天都要提前半個多小時步行來到碼頭,就怕誤了列車準點時間。走過來,檢查、簽證,再走回去,火車輪渡每天13對航班24小時運轉,酷暑寒冬全年無休,他就這樣沿著長長的鐵軌和海岸,日復一日地工作。
2008年1月,北港辦事處搬到北港碼頭一座三層的小樓,海事執法人員們工作、生活全在這座小樓。背靠北港碼頭,火車渡輪進出港轟隆隆的噪音、火車尖銳的汽笛聲、汽車刺耳的喇叭聲不絕于耳,這些噪音曾讓麥貳和同事們的夜晚無比難熬。
“時間長了慢慢就習慣了,有時候驟然聽不見還真感覺有點不習慣。”麥貳笑道。現在碼頭的這些“交響樂”似乎成了執法人員的“白噪音”,聽到聲音便能踏實地入睡。
火車輪渡開通以來,為了火車輪渡的安全,也為了讓其他離家遠的同事能回家過年,這20年來每個春節麥貳都主動留下來值班,成了“春節不回家的人”。
多少個除夕夜,他都在碼頭值班執勤中度過,和同事們在徐聞海事處食堂吃完晚飯后,又開始忙碌起來,或在碼頭邊奔忙,或在船舶上檢查,或車流中穿梭,然后在工作中迎接春節的到來。
“堅守是職責所在,旅客上船,看到有我們在,能夠監督船舶做好安全工作,幫助船員查找安全隱患,他們會更有安全感。”麥貳說。
因為堅守,他已連續缺席家里19頓除夕團圓飯。直到2023年1月21日,他才在碼頭上與妻子吃上一頓遲到了20年的除夕團圓飯。“20年來,我們都是聚少離多。”麥貳的妻子說,“今年無論如何也要把團圓飯給補上,他除夕不回家,我就過來碼頭跟他團聚。”
“我覺得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瓊州海峽這一‘民生大通道’需要有人維護著水上交通運輸秩序和安全,犧牲我們這個小家團聚的時間,能換來成千上萬過海旅客的安全,咱們辛苦也是值得的。”麥貳說。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