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為鄉村振興精準靶向培育人才

讓更多“新農人”變“興農人”

2024-08-29 09:40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記者林艷芳 通訊員遂組軒

遂溪積極開展農產品銷售直播。 通訊員供圖

躬耕鄉野的農技“土專家”,植保無人機的飛手,數字賦能的“探路者”,做強農業“芯片”的“育種人”……在遂溪縣廣闊的發展天地中,活躍著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有抱負的“新農人”,他們下得了田,進得了實驗室,趕得上潮流,玩得轉互聯網,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對農村建設事業的執著,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遂溪縣加快推動新時代人才強縣建設,緊扣湛江市人才工作提質年行動,著力建設“新農人”引育留用全鏈條的服務保障體系,為鄉村振興精準靶向培育人才,讓鄉村新技術、新理念、新業態競相涌現,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新技術”干好“興農事”

盡顯科技范兒

“相比較背著噴霧器打藥,無人機植保省時省量又省力。”在遂溪縣建新鎮千畝火龍果基地,火龍果科技小院的技術員正操控植保無人機,對火龍果樹進行大規模的噴藥作業,1小時不到,50畝的火龍果就完成農藥噴灑。

無人機這種田間地頭的“鋼鐵鳥”還應用到更多的農業領域,正在逐漸改變農民種植作物和飼養牲畜“人牛力俱盡”的場景。

規模禽畜養殖是一門辛苦的行當。為了把這門行當做好,遂溪縣黃略鎮90后“鴨蛋王子”楊永泰突破傳統養殖模式,創新運用大學所掌握的電子技術,依靠無人機遙管“千軍萬鴨”代替“人工驅趕”,不出門就能巡邏監視近70畝的鴨場,成為“技”高一籌的“新農人”。

“新農人”點亮鄉村,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次“長跑”。遂溪縣把強化農村實用人才培育納入人才隊伍整體規劃,聚焦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從要素保障、創業扶持、技能培訓、融資對接、項目運營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讓廣大返鄉下鄉大學生、城市能人、退伍軍人、創業鄉賢、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等人才“愿意留”“留得住”。

在分層分類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為壯大“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等隊伍規模,推出豇豆病蟲害綠色防控、水產養殖技術、標準化品牌打造、作物高產栽培、農技指導“輕騎兵”等培訓服務“菜單”,采用“面對面+手把手”“田間地頭+流動課堂”“互動交流+答疑解惑”“實地參觀+現場指導”等教學模式,共開展15次培訓活動為鄉村振興人才培育了1400多名高素質農民,“中國農技推廣”app線上解答4400多次。

在組建農業創新聯盟方面,遂溪縣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對接涉農高校,助力人才聯合培養、特色學科共建、科技協同攻關。曾是廣東海洋大學學子的王世超,把握好“政產學研用”協同聯動的發展機遇,扎根遂溪走上海水“稻”路,讓“海濤陣陣,稻浪千重,金穗盈倉”這常識里不搭界的景象成為現實。

為了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接續“禾下乘涼夢”,王世超團隊通過成立湛江海稻紅公司,構建了“高校+公司+農戶+訂單農業+大學生‘雙創’+互聯網”的生態高值產業模式,推動海水稻產業化一二三產聯動,公司年產值超億元,成為廣東省最大的海水稻產業化企業。同時做好培育壯秧、配方施肥、節水灌溉、機械化種植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科技增糧措施和農業集成技術培訓,吸引1000多戶農民帶著新技術種植海水稻,切實為農民和企業架起了“增收致富橋”。

“新理念”解鎖“興農策”

帶火特色產業

天清海藍,碧波蕩漾。在草潭鎮角頭沙海域,深水養殖網箱星羅棋布。湛江匯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駐足平臺護欄查看網箱魚群,并對增重期的金鯧魚的數量、體長、重量等生產指標進行評估,進而調整不同的投喂計劃。

“過去產業發展渴求的是‘一網魚’的經濟效益,現在更想創新探究‘一條魚’的多重附加價值。”如今,遂溪縣金鯧魚的養殖管理、加工流通日趨完善,為擦亮“金鯧魚之都”名片,更是早早根植了讓“一條魚”游出一條海洋經濟產業鏈的發展理念,通過持續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融合,促進產業發展和市場拓展與時代共進。

目前,遂溪縣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金鯧魚養殖數字服務體系及探索多元化休閑漁業為主要抓手,加強經營組織形式創新和科技管理創新。同時依托廣東省“揚帆計劃”和湛江市“海洋產業人才振興計劃”,為延伸金鯧魚產業鏈、做大產業價值不斷引進深加工研發人才。其中深耕預制菜產業,恒興海洋食品研發生產項目、全聯集采大型冷鏈物流園項目等多個項目正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吸引研發檢測、機械制造、食品生產、倉儲運輸等各行業技能人才1100余人進企入園,形成了以項目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的良性循環。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才和曾經走出農村的“能人”,帶著資金、技術下鄉返鄉投身鄉村振興實踐。他們視野廣、腦子活,敢于創新路徑改變傳統發展模式,善于樹立“一體化”意識在農村經濟業態上實現升級,而“新農人”朱小英正是其中之一。在遂溪縣河頭鎮油河塘村,她帶領村民走出了種植、養殖、飼料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的生態種養循環之路。

朱小英還算出一筆長遠的“產業賬”,流轉近1400多畝建立牧草基地,所種植的雜交狼尾草2個月收割一次,產量達到一畝30噸/年,畝產值超萬元。其次積極擴展農業增值空間和功能價值,深加工成飼料用于200多頭豬、200多頭牛、10萬只雞等牧場養殖,帶動種植業和養殖業融合發展。此外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與周邊農戶結成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回收牧草等支持服務,帶動當地村民增收致富。

遂溪縣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深化村級后備干部選育管用儲“春苗”培育機制,堅持將“新農人”培育成黨員,將“新農人”黨員培養成村“兩委”干部,將優秀“新農人”黨員培養成村黨組織帶頭人,既增加回鄉創業號召力,又為各村挖掘和培養本地農村致富帶頭人,目前累計已招錄村級后備干部350余名。

“除了傳統的種植模式,我們能在撂荒地做什么文章呢?”“農產品的根本出路在于品牌建設。”作為界炮鎮老馬村黨支部副書記,袁觀文也是一名90后返鄉“新農人”,他從吃透政策中汲取事業發展動力,經過品牌理念的碰撞,紅色文化的融入,讓他逐漸理清興農富民之策。

于是,袁觀文聯合村民創辦了廣東八月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利用南路革命斗爭中老馬起義等紅色文化資源,結合現代農業技術,傳幫帶引領村民群眾加入圣女果種植大軍,逐步將本村的圣女果擴種到了約150畝,打造了紅色文化特色農產品品牌,暢銷多地市場。

“新業態”蹚出“興農路”

實現滿盤皆活

眼下,鄉村旅游不斷發展,正日益催生新業態。位于“百業并進,多彩遂溪”鄉村振興示范帶內,集現代農業種植與休閑農業研學于一體的農旅綜合園區著實在今年暑假火了一把,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

這得益于一群“新農人”大膽探索鄉村魅力,以新思維開拓新業態、新場景接連“上新”,助力一系列文旅消費政策舉措在農村落地生根,成為激發農村發展的關鍵增量。

“我走了一條‘捷徑’,是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的飛速發展,是一望無際的鄉村壯闊風光,讓我有了選定‘農業+文化+旅游’方向的底氣。”自幼長于城市的海歸“新農人”林曉云表示,與志同道合的伙伴投身農業賽道也算是另辟“職”徑了。

北部灣農旅產業園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現代農業展示區、研學團建基地、休閑田園打卡點等功能場所,從農事體驗,知識科普,民宿村咖,再到圍爐煮茶、戶外拓展、生態觀光等,業態豐富的農旅經濟既鼓起了村民群眾“錢袋子”,也讓“鄉味”“鄉韻”盡顯。

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不止一處。今年以來,遂溪縣扎實推進“美麗庭院”建設,不少“新農人”從特色種植養殖、特色手工編織、特色非遺文化等方面入手,利用自有院落空間及資源資產,把方寸庭院打造成顏值雙馨的“增收寶地”,其中建有小院民宿及家庭手工坊40余家,小院電商120余戶,190余戶開辟“庭院果菜”生態小板塊,面積達1.25萬平方米。

與過去相比,“新農人”對電商、直播等新業態具有先天的敏感度。遂溪縣烏塘鎮新屋村一眾荔農將“荔美小院”與荔枝購銷站點、電商直播小院相結合,在荔園披紅點翠時,還推出云采購、云直播、云游荔園等線上活動,讓“仙品荔”搭上“互聯網+”快車。

敢想敢干的陳觀珠采取“公司+電商+基地+農戶”模式在火山石上種植火龍果,以爆單時日訂單量3000多件的成績成效鼓勵更多人加入電商助農的隊伍。

湛江市壹峰農產品有限公司的直播團隊,手機為“新農具”,直播營銷為“新農活”,流量為“新農資”,與當地企業和農戶合作,實現雙贏增收。

恰逢鄉村電商潮蔚然成風,遂溪縣依托三個“國字號”招牌——國務院農村電子商務激勵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百強縣,通過找銷路、搭平臺、促推介、抓培訓等舉措培養儲備著一批村播達人、電商創客、帶貨新農人,推動農產品加“數”前行,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編輯:王聞聞
值班主任:蘇碧銀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湛江加快建設高水平濱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 浮船塢“瓊海1號”抵達徐聞
  • 中科煉化:VR培訓助力新員工快速成長
  • 吳川博鋪街道歐日新庭院:滿院書香關不住 桃李芬芳秀嶺南
  • 湛江15個公共服務中心(文化站)入選省特級
  • 麻章區啟動《女跳水隊員》觀影活動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