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吳川市人民法院在依法審理兩起尋釁滋事案件過程中,針對未成年被告人林某和梁某的監護人監管失責行為,發出了兩份《家庭教育令》,責令監護人認真履行家庭教育和監護職責。(據8月28日《湛江晚報》)
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是未成年人性格形成、價值觀塑造的第一課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為孩子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習慣。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部分家長或因忙于生計,或因教育方式不當,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扭曲。案件中林某和梁某的不慎失足,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咎于監護人監管的疏忽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具體來說,在林某的案件中,因被害人在短視頻軟件上謾罵他人而引發結怨,最終導致林某參與尋釁滋事。這背后反映出林某在面對沖突時,缺乏正確的處理方式和判斷能力。如果家長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引導,教導他們如何理性處理矛盾,或許這樣的悲劇就可以避免。同樣的道理,家長若能加強對孩子的日常監管和教育,梁某也許不會陷入這樣的困境。
吳川市人民法院發出《家庭教育令》的舉措值得肯定。這一舉措不僅是對監護人的一種督促,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了一個重要信號: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長中至關重要。通過對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責令他們切實履行監護職責,可以幫助未成年被告人認識錯誤、改過自新,早日回歸家庭和社會。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給予孩子溫暖和關愛,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勵。同時,家長通過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教導他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更有可能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
正因如此,除了《家庭教育令》,我們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加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和支持。相關職能部門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開展家庭教育宣傳活動等方式,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和能力。學校也可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此外,社會組織和志愿者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咨詢和服務。
家庭教育是守護未成年人成長的關鍵防線。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我們攜手努力,以愛之名,為未成年人的未來撐起一片藍天。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