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廣東分賽現代農業賽道決賽現場。
近年來,湛江堅持“三化三大”發展思路,夯實數字經濟“底座”,開拓數字產業“藍海”,持續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要素市場,為進一步推進“數實融合”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何用好數據要素“富礦”、賦能實體經濟?挖掘“數據富礦”過程中存在哪些痛點難點?這些都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探索新路徑
在廣東率先成立了廣州數據交易所(湛江)服務基地,并推出全省首個入市交易的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創新應用產品;承辦2024年“數據要素×”大賽廣東分賽現代農業賽道決賽,促進數據要素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舉辦全市數據資產管理暨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培訓研修班,助力提升企業領導干部及業務骨干數據資產管理及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湛江市自2022年開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以來,堅持數據賦能,深化大數據應用,促進“數實融合”,積極探索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新路徑。
廣州數據交易所(湛江)服務基地是湛江積極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一個具體實踐。該基地是廣州數據交易所全省首個實體交易服務基地,自2023年6月9日揭牌運營以來,培育數據流通交易服務生態,全力推進數據產品孵化,持續推出創新成果,探索推進區域數據交易生態體系建設。截至目前,該基地已發展會員超過200家,推出20多款數據產品/能力/指數,數量、質量均居粵東西北地區首位。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3城市數據要素市場發展100強”評價中,湛江首次上榜,位列全國第63名、廣東省第5名。
《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數據資源可被認定為資產并列入資產負債表。為此,2024年被業內視為“數據資產入表元年”。湛江市屬國有企業搶抓機遇,積極推動數據價值釋放,促進數據產品交易流通,同時積極探索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培育壯大數據要素市場。今年以來,湛江市屬國企已先后有多款數據產品同步完成了數據資產登記和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并上架廣州數據交易所。
當前,湛江市數據要素流通安全可信平臺在緊鑼密鼓推進當中。該項目立項審核進行到哪一個環節?公共數據分類分級、加密、脫敏相關安全管理和應用等情況由誰來監督?這些工作,都由湛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的“首席數據官”嚴格把關。該局于2021年牽頭開展首席數據官制度試點工作,選取了5個縣(區)、21個市直單位作為試點范圍;2022年底全面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明確了“首席數據官+執行團隊”制度模式。目前,首席數據官的職能和評估管理體系在不斷完善中,并積極推進“首席數據官+執行團隊”模式在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網絡安全、數據治理等方面發揮作用。
“富礦”待挖
近年來,湛江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數據要素這座“富礦”的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業界認為,數據本身沒有顯性價值,需要依托于業務場景才能將價值顯化。“有調查顯示,國內企業的數據產存轉化率只有2.9%,意味著許多企業生產了大量數據,但其中能夠被真實存留下來的比率不到3%,且高質量的數據較少。”在8月23日舉行的湛江市數據資產管理暨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培訓研修班上,廣州數據交易所數據學院負責人王琳指出,目前數據要素市場的供需關系是需大于供,與企業數據產存轉化率低的現狀正好相反,這揭示了“數據壁壘”“數據煙囪”等現象仍然存在,數據市場供需不夠透明。
“各單位和企業在運作中會產生并積累大量數據,只有統籌融合之后,才能真正發揮出數據的資產價值,打造出有價值的數據產品。”廣東湛數大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彥舉例說,市場數據和政府公共數據單獨來看很難看出它們的價值,但將其統籌融合起來后,能開發成各種數據產品,挖掘更多應用場景,更好地發揮數據價值。
“湛江在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湛江市人大代表許仕賢走訪調研湛江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發現湛江在數據整合、利用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對此,許仕賢建議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在頂層規劃、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物質保障、平臺保障、協同合作等方面共同發力,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探索形成新質生產力。“圍繞數據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進行統一規劃,推進公共數據開發利用,豐富數據應用場景。”他說。
數據作為新型的生產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各個環節。湛江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陳紅文指出,如何深化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讓海量數據形成有價值的產品,為廣大消費者和市場主體服務,是深挖“數據富礦”的題中之義。
“過去,商家靠客戶回訪來了解商品是否暢銷;現在靠大數據就能夠對消費者精準‘畫像’,知道消費者的喜好和痛點。”在陳紅文看來,當前湛江還需要在加強數據聯通性、打造公共數據平臺上下功夫,把紛繁復雜的數據整理出來,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促進數據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此外,進一步挖掘數據拓展性價值,還可以為企業“增信”,提供新的融資渠道,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挖礦”難在何處?
數據要素市場蓬勃發展,數據從資源到資產再到資本的產業路徑,已在逐漸打開。然而,交易規模較小、中小企業面臨數字化轉型成本壓力、數字經濟產業鏈有待完善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湛江“挖礦”的腳步以及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的成效。
據廣州數據交易所(湛江)服務基地業務負責人郭赟觀察,目前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的應用種類基本還停留在供應鏈金融、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數據分析報告這幾個大類,細分行業的具體數據要素應用還“藏得很深”。“在實際調研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數據壁壘的意識還很強,尚需建立共享利用、互融互通的理念。缺乏了數據資源的公開,也就缺乏了催生新的數據要素應用種類的土壤。”他說。
郭赟同時指出,數據流通交易仍存在堵點,也是導致“挖礦難”和賦能實體經濟程度較低的一個因素。“各地的數據交易所普遍強調數據‘無場景不交易’,這是由于數據使用性質本身決定的,需要通過應用場景實現可控可計量可定價,也就是說目前的數據交易是在‘廚房’而不是在‘市場’,數據的一級市場并不明晰。而實體經濟企業往往只有解決問題的需求,沒有上升到對應用場景的需求和對具體數據的需求。數據交易平臺和企業中缺了一塊。”對此,他建議打造一個貫通行業并且可信可見的數據要素流通交易環境,再疊加數據應用技術力量,以此催生更多的實體產業數據應用,使數據要素更多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
此外,中小企業面臨數字化轉型成本壓力、數字經濟產業鏈有待完善等難點、堵點也客觀存在。湛江市發展和改革局有關負責人指出,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初始投入較大,但是回報期長、不確定性大,對于中小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一定困難和壓力。同時,目前實體經濟對數字技術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應用端,隨著應用的不斷深入,研發、制造環節的短板進一步顯現,亟需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領域強化延鏈補鏈工作。
如何高質高效“挖礦”?
在數據要素屬性越來越明確的今天,高質高效地挖掘數據價值,需求十分迫切。
聚焦數據價值化,推進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加快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湛江正在探索一條深挖數據要素“富礦”的解決路徑。
如何更好地統籌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當前,湛江正統一規劃數據資源的開發、整合與利用,加快數據資源體系建設,編制公共數據目錄,加強公共數據匯聚治理,推動公共數據開放應用,帶動社會數據開發利用;加強與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推進數據要素產業聯盟建設。
“湛江市要有自己的‘城市大腦’,建議立項‘城市大腦’項目,打破‘數據煙囪’,匯聚公共數據,摸清數據家底,賦能城市治理和數據要素產業發展,打造‘理念先進、制度完備、模式創新、高質安全’的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廣電運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解永生建議說。
解永生表示,政府帶頭立項建設一批先進的信息化項目,統籌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匯聚及共享,杜絕“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減少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情況。同時,湛江要加快推進公共數據運營,通過數據開發利用、供需匹配流通交易和運營服務等環節,進一步激發和盤活數據要素市場化和場景應用落地,降低融資成本,打造國家級信用評估標桿,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湛江國資系統也已開展了業務系統集成相關工作,強化國資國企的數據要素管理能力。記者從湛江市國資委了解到,盡管目前湛江整體的信息化程度還相對薄弱,但這個弱勢也能變成優勢,國資系統在起步階段抓統籌管理,實現多部門協同、統一標準,已經打造完成了國資國企一體化數字平臺,目前正在進一步完善與探索大數據應用,通過這種集約化管理運營模式,不僅可以減少企業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更利于數據集成和數據開發。
深挖數據要素“富礦”,“破冰”公共數據運營……湛江市正努力將數據資源“勢能”轉變為高質量發展“動能”,借勢發力,搶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