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南三島東岸灘上,一群撿垃圾的志愿者在忙碌著。連日來,“凈灘”志愿行動在這里開展。由坡頭區直單位黨員干部、南三鎮村黨員干部及退役軍人志愿者組成的“凈灘”隊伍手持工具,“地毯式”清理海灘上的丟棄雜物。(據11月5日《湛江日報》)
“凈灘”志愿行動能夠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通過組織志愿者參與海灘垃圾清理活動,可以向公眾普及環保知識,倡導文明旅游,增強群眾愛護海灘、保護海洋的意識。因此,坡頭區直單位黨員干部、南三鎮村黨員干部及退役軍人志愿者,開展凈灘”志愿行動守護碧海銀灘,值得推崇。
生態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凝聚每個人的小善舉,就會換來社會文明的大進步。環境問題本質上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在這一關系中,人有很強的能動性。人們只有在生產生活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按照自然規律和生態規則辦事,才能把環境保護好。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湛江市民群眾主動參與到環保志愿服務中來,傳遞環保正能量。
進一步看,志愿服務參與環境保護工作,契合“社會共治”概念。社會共治是在公共管理理論和實踐中一個新的范疇,一種新的模式和機制。在我國當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推動和引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共治格局,既是保障公民權利、推動法治建設,也是確保環境決策科學透明的重要舉措。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眾參與程度越高,生態環境保護就越有力。像湛江各地志愿者積極參與凈灘公益活動,也是參與湛江社會治理、彰顯城市主人翁意識的生動映射,充分體現志愿者在服務生態保護、推動生態環境建設的生力軍作用。正如今年以來,坡頭區組織干部職工和志愿者已經在南三島東岸沿線開展了五次“凈灘”志愿活動,以實際行動當好生態文明保護的宣傳者和實踐者,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力量。
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愿人人爭做環保行動派,提高生態文明素養,積極踐行生態環境保護義務和責任,以志愿服務賦能文明湛江、綠美湛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