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會報告提出,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保障權益、落實政策、精準服務,讓各種所有制企業扎根湛江、共同發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生機勃勃”的企業生態。(11月7日《湛江日報》)
如果將經濟生態比作森林,那么就像森林中既要有參天大樹,也要有小草、灌木一樣,后者雖弱小,卻是生態鏈中最基礎的一環。當我們習慣于仰望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時,絕不能忽視生機勃勃的中小微企業。
榜樣就在身邊。深圳被譽為“民營經濟第一城”,與其他城市相比,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民營企業不僅數量多,而且實力強。一方面,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前十名有4家來自深圳;另一方面,深圳的商事主體已突破400萬戶,創業密度居于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每5個人中就有1個“老板”。不僅擁有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批家喻戶曉的世界級巨頭,還有千千萬萬如云鯨智能般蓬勃生長的中小企業。從國際經驗和深圳等兄弟城市近年來的實踐來看,只有同時具備一批“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和“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一個地區才能保持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
新形勢下抓經濟,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想方設法讓市場主體多起來、活起來、大起來、強起來,讓市場主體當家作主、活力迸發,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生機勃勃”的企業生態。
把良好的企業生態“養”出來,優化營商環境是根本途徑。營商環境優,則市場主體生得出、長得大、活得好??傮w上看,深圳市場主體量大質優,這是“熱帶雨林”式營商環境結出的碩果。“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是深圳民營經濟發達的關鍵所在。近年,湛江也在優化營商環境上下了一番苦功。比如全面推行招商服務“七件套”——熟地招商、拿地即開工、全程代辦、廠房代建、融資租賃、產業基金、固投獎勵,為項目落地建設、運營發展提供全流程的服務保障。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把良好的企業生態“養”出來,發力產業集群是關鍵招數。大企業是“大樹”,只有形成集群才能成為“森林”;小微企業是“小草”,只有鋪天蓋地才能形成“氣候”,才能形成良好的經濟生態。實踐表明,大企業通過技術溢出和產業鏈帶動,會不斷吸引中小企業在周邊集聚,成為新集群的孵化器。如在東莞,僅步步高一家手機企業就帶動周邊形成了一個年產值300億元的模具產業集群。一些傳統產業集群在大企業帶動下也逐漸向創新型產業集群升級,催生了一大批專業化的“隱形冠軍”。這種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產業鏈合作協同創新,塑造了競爭新優勢。
把良好的企業生態“養”出來,見到具體成效是重要標準。政策出了,舉措定了,落實得怎么樣,要“以結果論英雄”。只有把市場主體數量增加、活力增強、產出擴大、質量提升作為衡量標準,聽取市場主體真實感受,強化第三方評價,及時優化政策措施,才能讓扶持、服務市場主體的好政策、好措施,盡快轉化為市場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的好效果。要常態化開展企業大走訪、深調研,全面摸清需求,“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做好個性化服務,努力讓更多“小而美”“美而精”的企業成長起來。中小企業有活力,湛江經濟發展就有底氣。
“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生機勃勃”,如鳥之雙翼,必能穩穩托起湛江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