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赤坎區“百千萬工程”熱潮涌動

2024-11-08 08:33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策劃/黃康生 采寫/記者黃文朗 陳荔雅

冬天的腳步悄然來臨,赤坎區仍是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每到節假日,金沙灣、古商埠都人頭攢動,前來休閑旅游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

隨著“百千萬工程”的扎實推進,赤坎區逐步孕育出越來越多的“人氣爆款”,調順民俗文化園、非遺文化館、古村落藝術民宿等春筍般涌現,產業融合、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如火如荼推進,為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優化產業結構 產業發展煥活力

600多年樹齡的古榕樹獨木成林,生動有趣的文明墻繪映入眼簾,全面硬化的山村路網縱橫交錯,漂亮的民居依次排開……走進調順村民俗文化園,游客服務中心、萬福樓、中心廣場、民俗文化陳列館、民俗風情街等建筑有序分布在調順民俗文化園,園區占地約82畝,融合著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村民在古樹下講述調順村歷史,游客則在服務中心、萬福樓、中心廣場等地體驗鄉村新面貌。

鄉村蓬勃發展的動能是如何激發的?赤坎區以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為突破口,結合當地實際,“下功夫”持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強化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

2020年被評為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的東山村,以村內耕地多、蔬菜專業種植農戶多的資源優勢,持續加大與區內外涉農企業單位的溝通聯絡,積極盤活村集體現有資源資產。目前,東山村與湛江市廣融后勤社會化保障平臺已達成合作意向,發展訂單農業,努力解決種植戶銷路難題。同時,在村內建設冷庫及分揀場,占地面積約750平方米,以滿足每日農產品的分揀和集中配送等要求,建成后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0多萬元。

同時,依托紅色文化資源,東山村大力推動鄉村振興。赤坎區廉政教育基地和黨史黨風教育館成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也為黨員群眾提供了解革命歷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平臺。紅色旅游的興起,不僅讓東山村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煥發新生,更為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創新基層治理 鄉村面貌換新顏

在赤坎區鄉村振興的畫卷中,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尤為引人注目,草蘇村成為了治理創新典范。“我們通過網格化管理,將黨的建設、綜治維穩、社會保障等工作統籌納入網格體系,最大程度發揮基層村委網格作用。”草蘇村黨員干部介紹道。自2024年以來,該村順利解決了16宗重點難點矛盾糾紛,展現了基層治理新成效。

沙灣街道以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抓手,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在這里,“一站式”服務將新就業群體、戶外勞動者與居民群眾需求有機結合,社區內的新就業群體“暖心驛站”“24小時戶外勞動者驛站”“母嬰室”為戶外勞動者和母嬰提供全天候服務。這些舉措不僅擦亮了“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的金字招牌,更讓群眾在“家門口”能夠辦理更多業務,構建了環境美麗、功能完善、秩序井然的生活空間。

赤坎區的基層治理創新,不僅僅停留在硬件設施的改善上,更體現在治理理念的更新上。“我們依托鄉村振興培訓中心開展鄉村建設工匠培訓,提升工匠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為鄉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赤坎區有關負責人說。通過這些培訓,工匠們不僅提升了技能,更增強了對鄉村建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鄉村建設的中堅力量。

“一村一特色,一難一計策”,在“百千萬工程”的引領下,赤坎區正以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基層治理智慧,收獲了多元化、差異化的治理成果,勾勒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編輯:徐衛民
值班主任:蘇碧銀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強化重點改革攻堅 釋放高質量發展動能
  • 讓大企業“頂天立地” 中小企業生機勃勃
  • 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協定在深圳簽署
  • 市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舉辦增殖放流活動
  • 廉江市青平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壯大鎮域經濟
  • 中科煉化航煤鐵路發運量首次突破萬噸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