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華在彈奏廣東音樂。
雖已耄耋之年,卻無暮氣沾身。平日里頭戴棒球帽,襯衫棉褲配夾克,文雅樸實,謙謙一笑,讓人如沐春風。他就是湛江的老新聞人、文學界的“常青樹”何銀華,大家都親切地稱他“何叔”。若問何叔的養生秘訣,答案都在一個“樂”字里。
赤坎老街,何銀華(右)在傾情彈奏廣東音樂。
文壇里的“常青樹”
何銀華,1943年出生于廉江安鋪久受埇小漁村,九洲江的水養育了他溫良恭儉的性情,安鋪深厚的文化滋養了他的靈感與修養,培養出聰慧的才情與天資。1959年,他在安鋪中學報考剛創辦的湛江藝術學校,因同時被高中錄取,他忍痛割愛,放棄了湛江藝校。1962年,他考上了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后,他先后在紅湖農場中學和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工作。1976年投身新聞界,成為湛江日報社的一名新聞“老兵”。1976年-1980年,任駐化州記者站站長;1980年-1993年,任《湛江日報》文藝部主任;1993年,升任《湛江日報》副總編輯;1994年起,兼任《湛江晚報》總編輯。
何叔是一位多面手,他不僅撰寫了大量的消息、通訊、專訪、特寫,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隨筆,潛心探索通訊散文化的寫作技巧。在擔任文藝部主任的10多年間,他堅定貫徹黨的文藝方針,堅持“本地作者為主、本地題材為主”的辦刊宗旨,積極培養和扶持文學新人。
何銀華(左一)和曲藝愛好者在一起。
他用心經營的《湛江日報》副刊《百花》,如同一面文學的旗幟,催人奮進。一批批作者集結于旗幟下,組成了一支紅土文學新軍。何叔作為其中一位“園丁”,總在用汗水澆灌、守護著一批批文學青年茁壯成長。在任上,他精選了一批優秀的文學作品,結集成《百花作品選》,展示了粵西文學創作隊伍的可觀陣容,反映了半島的時代風貌和前進軌跡。
他被推舉為湛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任名譽主席多年,一直筆耕不輟,先后出版了個人散文集《在雷州這片土地》、專訪特寫集《筆蹤集》、電視文學劇本《南半島槍聲》、游記集《旅蹤》、文學作品集《何銀華文集》。主編村志《北部灣畔 九洲江口 有一條枕著濤聲的漁村 她名叫久受埇》,還主編《湛江日報社志》。
何銀華(右一)在專注彈奏樂曲。
何叔的文學成果是豐碩的,也是喜人的。作為資深的湛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名譽主席,他把自己活成了文學“常青樹”。退休后,他的文學創作熱情不減,一旦靈感涌現,他便會借助手機進行創作。僅近兩年,他就寫了三四十篇散文隨筆,現在正著手整理《何叔桑榆文稿》,留作晚年紀念。
何銀華彈起心愛的樂曲。
“私伙局”里是常客
對何叔來說,搞文學是刻在骨子里的情懷,而玩音樂則是退休后令他永葆青春的生活方式。許多人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后,都會有心理落差,何叔卻很豁達,他認為退休是人生的又一個春天,他終于有足夠自主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他重新拾起了自己的樂器,并且很快找到了可一起玩音樂的隊伍。
《海納百川》
《山水交響圖》
《夕陽戀》
《大展鴻圖》
琴文書畫,多才多藝的何叔尤其鐘愛音樂。中學時代,何父用海南水松木為他制作了一把土琵琶,他愛不釋手,并曾帶著這把土琵琶報考湛江藝術學校,大學時代又帶著它加入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民樂隊。他太愛這把琴了,琴聲相伴,自稱“琴癡”。當記者的時候,何叔曾采訪音樂泰斗賀綠汀,賀綠汀對音樂的深刻見解令人折服,這也讓何叔對音樂的追求多了一份信念,他相信音樂對身心健康和開發智力都大有好處。在眾多才藝中,其它愛好可以淡化,唯獨音樂可以持之以恒。
何叔家中備有幾種樂器,有鋼琴、電子鋼琴、古箏、葫蘆絲、中阮、大提等,但他較擅長的是彈撥樂器,尤其是中阮。這種樂器彈撥起來簡直就是全身運動:眼觀樂譜,耳辨音效,左手按品,右手撥弦,腳踏節奏,音符在指間流淌,整個身心被天籟之音所主宰,為樂曲內容所感染,往往會進入一種忘我的超然境界。
退休20年來,何叔曾先后參加了多個音樂團體,其中有群樂民樂團、廣東音樂輕騎隊、6+1室內交響樂組、文強書社曲藝團、湛江人防民族樂團、漢唐藝苑、雅致曲藝社等。在團隊排練的節目中,民樂合奏《向著母親歌唱》曾在南海艦隊水兵禮堂為子弟兵演出,湛江人防民族樂團排演的《鬧元宵》民樂合奏曾參加湛江市春節晚會。近幾年,鑒于年事已高,何叔選擇慢節奏,自娛自樂,轉向了民間“私伙局”玩曲藝,常常活躍在文強、漢唐、雅致等樂社。
說起樂隊,何叔笑逐顏開,他很享受和樂友們一起“開局”——參加“私伙局”的演出。這些“私伙局”的樂友有民間藝人、教師、退伍軍人、老干部、劇團演員,大家都熱愛粵曲,喜歡廣東音樂,或外出郊游時即興表演,或在公園聯歡,或在室內演奏。每次開局,大家自備樂器,自由組合,高胡、揚琴、笛子、二胡、椰胡、中阮等奏在一起。開局即歡樂,演奏的曲目多半是流行民間的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廣東音樂名曲,比如近日在赤坎老街文化空間,他們就演奏了《喜洋洋》《娛樂升平》《旱天雷》以及有一定難度的《雨打芭蕉》《連環扣》等等,活躍了街區的文娛氣氛。
“純粹是自娛自樂,湊熱鬧助興,有時也會應邀參加一些小活動。主要是令自己心情愉快,身體健康,不給年輕人增加負擔。”何叔說。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