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樂田公社精深加工生產線正式啟動,農作物從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的每一個環節被精準記錄并同步呈現,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據11月16日《湛江日報》)
全省首家全產業鏈數字化種植企業落戶雷州,一改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方式,種植戶坐在空調屋內,輕點鼠標,可實時獲取田間信息,指揮澆水、施肥和殺蟲等操作等系列操作……這標志著湛江農業正開啟加“數”前進新時代。
數字化種植作為一種新型的種植方法,在實施過程中采用全面的數據管理,實現整個流程的透明化和可視化,它既能提高特色農業生產效率、實現品控,又可以促進農民增收、精準助農。這也再次印證了,在數字賦能之下,田間作業將會更加輕松、智能,數字化為現代農業插上翅膀,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必須看到,讓現代農業加“數”前進,湛江的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牢固,掌握新技術、新設備的農村人才缺乏。當務之急,一方面,要抓硬件。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推進電信普遍服務,提升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以需求為導向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向鄉村延伸覆蓋……另一方面,要抓軟件。從建強“新農人”隊伍開始,通過送出去學、請進來教、集中辦班培訓等多種形式,培育一大批既懂農業農村、又懂數字技術的實用型農村人才,以適應數字時代的新變化。
云端發力,數字賦能。循著數字農業發展的“施工圖”扎實推進,湛江已經奏響數字時代的田園牧歌,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接下來要做的,依托“數字農業”多場景應用、全方位發力。堅持數字賦能推動智慧生產、三產融合、線上銷售和鄉村治理,將數字化大量運用到農業生產、鄉村旅游、鄉村文化建設等方方面面。既大量“蓄水”,以數據流帶動資金流、技術流、人才流、物資流等向農村集聚;又積極“布新”,為鄉村振興帶來全新的發展方式和治理方式,促進傳統農業生產、經營、交易的數字化轉型……如此,數字鄉村的新圖景也將越來越美。
科技賦能,讓現代農業加“數”前進,湛江恰逢其時,未來可期。廣袤的港城大地,一幕幕生動應用場景,必將詮釋出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