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學舊縣校區里,洋溢著一片溫馨與歡樂。為進一步關心關愛少年兒童,呵護鄉村兒童健康成長,助力鄉村教育事業發展,湛江市民政局、湛江日報社《小湛同學》編輯部、湛江燕塘乳業有限公司在這里舉辦了“點亮夢想·關愛未成年人愛心助學活動”。
贈送給孩子們的牛奶。
通過愛心捐贈、城鄉兒童互動共建的形式,為舊縣校區的孩子們帶來營養牛奶、《小湛同學》校園周刊、學習用品等愛心捐助,傳遞社會的溫暖與關愛,以實際行動為鄉村孩子們播種希望與夢想,點亮了他們的夢想之光。
當天,湛江日報社《小湛同學》編輯部、湛江燕塘乳業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學校領導、舊縣村委會相關負責人以及來自市區的小記者家庭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充滿愛與希望的時刻。
活動現場。
奶香贈愛 傳遞希望
一箱箱牛奶整齊碼放,一條條紅領巾迎風飄揚。
作為此次活動的愛心企業,湛江燕塘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湛江燕塘乳業”)為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學舊縣校區的孩子們送上一批營養牛奶。孩子們收到牛奶的那一刻,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份營養與關愛的到來,不僅滋養了孩子們的身體,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激發了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
燕塘乳業始創1956年,68年標桿品質,17年優鮮“湛”放。湛江燕塘乳業為燕塘乳業全資子公司,深耕粵西17載,一直秉持燕塘乳業“用心傳遞新鮮,品質成就未來”的質量方針,為人民的新鮮營養“保駕護航”,得到社會各界關注和認同,先后獲得國家優質乳工程“認證企業”、中國學生飲用奶生產企業、乳制品生產企業現代化5A級認證企業、優質乳工程助力國民營養計劃功臣企業獎、湛江市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此次關愛未成年人活動,進一步彰顯了燕塘乳業心系教育事業、支持地方發展的社會責任擔當。未來,湛江燕塘乳業繼續以品質為根本,用行動守護健康,用營養培育希望,為“健康中國”聚能添彩,為民族乳業振興貢獻力量。
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學校長謝海生對湛江燕塘乳業的這一善舉表示感謝,他表示,此次活動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營養支持,更傳遞了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心與愛護。
書香滿溢 共建互動
閱讀陪伴成長,知識成就夢想。
據了解,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學舊縣校區原是一所九年制農村學校,坐落在舊縣村內,毗鄰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巖景區僅1公里。其前身是湖光鎮舊縣小學,創辦于1938年,迄今已有86年的辦學歷史。受限于鄉村有限的教育條件,學校課外閱讀書籍的品類較為單一。
為拓寬鄉村孩子的知識視野,湛江日報社《小湛同學》編輯部與湛江燕塘乳業共同向學校贈送了一批《小湛同學》半年刊,為鄉村的孩子送來“精神食糧”,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小湛同學》是湛江市首份校園周刊,2023年9月15日創辦,每周一期,每期刊發16個版。是一份以孩子視角看世界的新聞紙,講述湛江城市變化與人文歷史、傳統文化等內容;這是一片讓孩子愛上寫作的文學天地,是優秀習作的展示平臺;這是一個活躍思維、比拼才藝的共享樂園,手抄報、繪畫、手工、研學活動等豐富有趣、精彩紛呈;這是一個展現新時代少年兒童風采的舞臺,呈現湛江中小學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取得的教育成果,豐富少年兒童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陣地。
捐贈活動受到了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熱烈歡迎。舊縣校區主任謝葉盛表示,此次捐贈的《小湛同學》豐富了學生的閱讀資源,讓鄉村的孩子看到了更多豐富多彩的課外刊物,有益于幫助孩子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點亮夢想。
當天,《小湛同學》編輯部還組織了25位來自湛江市君臨小學等學校的小記者家庭參與活動,小記者們為學校捐贈了一批學習用品、體育用具。在交流互動環節,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不僅收獲了知識與快樂,更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關愛與溫暖。來自君臨小學四B班的林心語表示:“這次活動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我們愿意為這些孩子們的成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持續關注 愛心傳遞
一本捐贈送出一份溫暖,一顆愛心帶來一份感動。
當天,參與活動的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學舊縣校區的學生收到牛奶和報紙時,雖然不善言辭,但是臉上的笑容、善意的肢體語言已經詮釋了他們的快樂與感謝之情。“非常感謝向我們捐贈物品的叔叔阿姨。得到這么多人的關心關愛,我們感到很溫暖。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長大后更好地回饋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活動現場學生代表小明鄭重地說。
今年8月以來,為進一步做好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市民政局聯合湛江日報社共同開展“點亮夢想”公益活動,旨在匯聚社會各界的愛心與力量,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送去關愛與希望,點亮他們心中的夢想之光。作為“點亮夢想”公益活動的系列活動之一,本次關愛未成年人愛心助學活動得到了湛江燕塘乳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此次“點亮夢想·關愛未成年人愛心助學活動”不僅為舊縣校區的孩子們送去了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鼓舞,更傳遞了社會正能量,展現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成長的深切關懷。我們期待,未來能夠搭建起一座連接城市與鄉村、愛心與需求的橋梁,讓每一份關愛都能精準送達,每一份努力都能助力夢想飛翔,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美好篇章。
舊縣村黨支部書記彭思恩感言,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關愛未成年人的成長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感謝愛心機構、愛心企業慷慨解囊捐資助學,把關心關愛送到了基層學校。這些捐贈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真情和支持,也承載和寄予著希望,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和鞭策,它讓我們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