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第二屆玉林香料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和玉林市市場監管局共同發布“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玉林八角”12項團體標準,玉林八角產業在規范化、標準化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直以來,團體標準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文件,更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提升產業競爭力、規范市場秩序、提升品牌影響力的重要工具。借助“玉林八角”團體標準的發布,玉林將如何撬動八角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玉林八角走上標準化之路
玉林是全國最大的香料集散地、交易中心、定價中心,國內 80%、世界2/3以上的香料在此集散。據統計,玉林各類香辛料植物種植面積約350多萬畝,是廣西乃至全國香料的重要產區,也是當前全國同時種植八角、肉桂、沉香“三香”品種齊全且單品面積皆超萬畝以上的唯一城市。
其中,玉林八角種植面積59.91萬畝,主要分布在福綿、容縣、北流等地,福綿區六萬大山四季香海八角產業核心示范區先后成功創建四星級廣西現代林業(核心)示范區、廣西第一批中藥材示范基地及廣西第二批定制藥園建設基地。2022年,“玉林八角”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今年4月,玉林八角團體標準立項,成立由33名專家組成的標準編制小組,圍繞玉林八角全產業鏈各環節,歷時8個月,順利完成調查、研究、采集、檢測、論證、起草等標準制定程序,制定良種選育、苗木培育、質量等級等12項標準,并獲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批準發布。
“質量是品牌的基礎,標準是質量的保障。通過制定技術要求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帶動和促進香料產業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玉林市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借助“玉林八角”團體標準的發布,玉林將進一步推動玉林八角品質提升,促進本地企業按標準化方式組織生產和經營活動,為香料申報“灣區認證”等高端品質認證提供重要質量支撐;進一步助力香料品牌打造,擴大品牌覆蓋率,提升品牌知名度,保護玉林香料的知識產權。
在開幕式上,玉林香料“圖形”集體商標正式啟用,首批獲授權使用玉林香料“圖形”集體商標的企業有10家。作為玉林香料質量標準建設重要舉措之一,集體商標將擴大玉林香料品牌的覆蓋率,促進玉林香料經營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強玉林香料行業發展凝聚力,提升玉林香料公共品牌的影響力、信譽和價值。
湛江持續支持農業領域團體標準制定
團體標準是行業自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農產品質量,規范農業生產過程,推動農業產業升級。近年來,湛江同樣在農業領域制定了多項團體標準,涵蓋了地標性農產品、種植技術、全產業鏈等多個方面。
隨著“每3個中國菠蘿就有1個來自徐聞”等話題不斷在網絡刷屏,徐聞菠蘿一度霸屏熱搜,去皮菠蘿也逐漸成為大家喜愛的“網紅”水果。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生產加工去皮菠蘿,但因為缺少統一的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范,制約了去皮菠蘿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021年4月,由徐聞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在湛江市市場監管局的指導下,徐聞菠蘿行業協會聯合湛江市標準化協會、湛江市標準與編碼所共同起草的《去皮菠蘿》和《去皮菠蘿加工技術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發布,并將于2021年5月實施。
這兩項標準給出了去皮菠蘿的術語和定義,對去皮菠蘿的技術要求、生產加工過程衛生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識、標志、包裝、貯存、運輸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并且規范了去皮菠蘿的加工工藝流程,解決了徐聞縣去皮菠蘿產業無標準可依的問題。
“團體標準的制定為徐聞當地去皮菠蘿加工企業提供了標準技術支撐,有利于提升產品質量,促進行業繼續健康發展,同時也為監管部門提供了監管依據,推動了徐聞菠蘿高質量發展。”湛江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湛江作為“中國海鮮美食之都”“中國對蝦之都”“中國金鯧魚之都”,針對地標性海鮮產品,如湛江對蝦、湛江沙蟲、湛江硇洲鮑魚等,也制定了團體標準,以規范養殖、加工和銷售過程,保障消費者權益。今年7月,湛江正式啟動制訂湛江蠔產業標準體系工作,希望通過制訂湛江蠔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湛江蠔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等措施,運用區塊鏈技術可溯源系統,實現湛江蠔從種苗到餐桌可溯源全產業鏈監管,有效保障湛江蠔的原真性和質量監控,從而讓消費者放心食用湛江生蠔,認準湛江生蠔。
農業種植技術團體標準方面,針對如何充分利用區域內大量鹽漬田的問題,湛江制定了關于鹽漬田水稻的種植技術團體標準并于今年6月發布,包括壯秧培育、拋秧種植、輕簡機械化種植等方面,以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正在積極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旨在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地方標準、團體標準,覆蓋農產品的育種、種植、加工、銷售等全過程,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以金鯧魚為例,湛江已經制定了涵蓋金鯧魚育種、養殖、加工、物流各環節在內的共計14項地方標準,標志著全國首個從田間到餐桌的金鯧魚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已初步建立,為全國農海產品標準化工作提供了“湛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