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霞山區新園街道新園南社區工會驛站舉辦“冬日暖陽送溫情”活動,關懷新業態就業群體與戶外勞動者。(據12月5日《湛江日報》)
工會驛站關愛關懷新業態就業群體與戶外勞動者,彰顯一座城市的溫度。新就業形態從業者很多都是戶外勞動者,如外賣送餐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環衛工人等,越是降溫時段,他們越是要作業、越是要奔跑,所以他們也最需要得到溫暖的關懷。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湛江,工會已成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最愿意依靠的“家”。目前,湛江各地工會積極探索適應外賣員、快遞小哥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不同職業特點的建會入會方式,通過重點企業集中建會攻堅、行業工會建設提質擴面、零散人員暢通入會渠道等方式,集中力量抓好工會組建,擴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覆蓋范圍,最大限度地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織到工會中來。
同時,為了有效解決戶外勞動者“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如廁難”等急難愁盼問題,近年來湛江各地采取自建和聯建等方式,撬動企業、社會機構、公益組織和基金會等社會資源參與建設,推動服務站點迅速發展壯大。如近年來,霞山區總工會在市總工會的指導和幫助下,大力推進工會愛心驛站陣地建設,聚力打造職工服務品牌。其中,打造全國最美驛站3家,升級環衛工人愛心驛站41家,進一步拓展了服務對象和服務項目,最大限度滿足快遞員、送餐員、環衛工、建筑工等戶外勞動者的服務需求。
顯然,建設工會愛心驛站,以“小切口”拓展了各級工會關愛勞動者的“大天地”。湛江各級各部門和工會組織應將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建設進一步做實做細做優做精,把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打造成為凝心聚力的宣傳站、關心服務的前哨站、補能休息的中轉站、傳遞愛心的接力站,夯實這項服務職工群眾的民心工程,不斷提升戶外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當前,新業態就業群體與戶外勞動者還面臨著公平就業、勞動報酬、勞動安全、社會保險等現實問題,在全社會共同探索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特點的社會保障機制的當下,各級工會要充分認識保障和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重要性、必要性,進一步積極發揮各自能動性,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全國總工會決策部署,結合本地區實際,運用各種資源手段,切實當好新業態就業群體與戶外勞動者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