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獲悉,據統計,2016年至2023年,全市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帶恢復重建8.33萬畝,其中木麻黃與相思混交林約5萬畝,在雷州半島海岸線上綿延500多公里長的沿海防護林帶還在不斷延伸,目前防護林混交種植的模式已經在全市鋪開。
我市利用木麻黃和相思類樹種等營造混交林型海防林,通過混交種植模式來維護海防地帶的生態多樣性。馬大相思具有耐寒、耐貧瘠的特點,能收集空氣中的氮元素并固化到土壤中,因此能夠改善土壤肥力。相比木麻黃,馬大相思的抗風能力弱,采用兩種樹種進行混交,既提高林分的抗病能力,也保證林相的美觀。
馬大相思在沿海基干林帶沙質壤土中種植成功,在國內屬首例,是我市林業科技從業者扎根基層不懈努力的結果。沙質壤土結構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差,只有耐貧瘠、適應性強的植物才能適應。為篩選出木麻黃與其他樹種混交生長的最佳造林模式,自2016年起,在湛江林業部門的指導下,湛江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開始在吳川市塘尾鎮沿海基干林帶營建混交試驗林,試驗使用木麻黃與大葉相思、臺灣相思、馬大相思、大葉欖仁等樹種進行混交造林。
科研人員每隔至少半年時間就要到試驗林進行撫育。多年時間過去,木麻黃、相思等造林樹種在吳川市塘尾鎮扎根,林下作業區內,一排排木麻黃下引種馬大相思,形成錯落有序的種植格局。
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我市開始大規模建造沿海防護林帶,作為沿海防護林的先鋒樹種,半個多世紀以來木麻黃沿著海岸線扎根。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