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湛江實驗站緊扣湛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做好“科技+產業”文章,為湛江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據2月16日《湛江日報》)
新產業、新業態、新應用加速迭代,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背后是更多科技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向市場,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對于農業發展而言,同樣需要重視科技創新成果轉化。
2月16日,湛江日報在頭版介紹了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湛江實驗站的實踐經驗,為我們探索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寶貴經驗,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加快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以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百千萬工程”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精準對接需求,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首要策略。鄉村產業發展具有獨特性與多樣性,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和發展階段各異。湛江實驗站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因地制宜——緊扣湛江的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針對“一牛一羊”“兩條魚”“一樹一葉”等特色優勢產業開展科研攻關,成果直接應用于生產實踐,有力推動了產業升級。因地制宜,方能從源頭上確保科技成果的“適用”與“實用”。這也提醒我們,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應深入鄉村調研,結合當地實施“百千萬工程”、發展鄉村產業的實際需求,讓科技成果從誕生之初就具備實用性與針對性。
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催化劑”。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科研、生產、應用等多個環節。湛江實驗站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注重與企業、農戶等主體合作,構建協同創新機制;通過建設示范基地、開展技術幫扶等方式,將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堅持問題導向,成為加快轉化的“金鑰匙”。例如,開展“兩條魚、一只蟹”疫病防控研究,為水產品健康養殖提供保障。農戶需要什么幫助解決什么問題、提供哪些支援,就奔著“問題”去開展轉化,既解燃眉之急,又施長遠之策,自然廣受農戶的歡迎,讓轉化變得更“絲滑”。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耕地等資源是有限的,超大規模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又不斷增長,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創新。而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必須有良好的政策環境與完善的服務體系作支撐。近日,市領導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湛江院區調研。相關報道指出,要“通過啟動開展‘一所對一縣’行動,引導科技資源向生產一線匯集,培育更多熱帶農業科技人才,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服務水平,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要推動國企和科研院所精準對接,拓寬合作領域,促進更多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雙向奔赴’,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湛江大有可為,也應大有作為。
科技興則農業興,農業興則鄉村興。期待更多實驗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廣袤的紅土地落地生根,期待更多的創新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農民,為湛江“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