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設施有限,空間不足,如何讓孩子們有效開展體育活動呢?這一直是不少學校面臨的挑戰。近日,記者走訪我市多所學校,發現不少學校因地制宜,巧妙利用校園邊角區域改造“微場地”、開展“微運動”,打造人人、處處、時時可及的校內“微運動場”,對破解校園體育空間難題做出了積極探索。
綜合利用“金邊銀角”,因地制宜開展“微運動”
近日,市教育局發文,要求各地各學校要充分保障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提升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相關文件中提到,各地各校要不斷豐富課間“微運動”內容和形式,鼓勵學生課間走出教室,走到操場,走向陽光。
場地設施配備是開展校園體育運動的重要保障,市教育局要求,各地各學校要加強學校體育場地建設規劃,新建學校須按照建設標準配備體育場地,確保生均體育活動面積符合要求。通過改建擴建盤活體育場地資源,既要靈活運用“上天入地”,也要綜合利用“金邊銀角”。倡導因地制宜開展“微運動”,鼓勵學校增設數字化、智能化活動區域。各類體育器材要滿足上課需求,要充分利用天臺、走廊、樓道、架空層、墻壁、地面等校內空間,滿足安全的前提下,打造人人、處處、時時可及的校內“微運動場”。要錯時高效利用學校體育教學場地,最大程度提高場地利用率。鼓勵學校體育場地假期開放給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在教育部門指導下,我市多所學校開拓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園現有場所和周邊公共資源,將走廊、小空地等校園“邊角料”區域打造成校園“微操場”,開辟出更多體育課教學和活動場地,為學生創造活動空間。
不局限于一時一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動起來”
下課鈴剛響,麻章中學的學生們就跑出教室,輪流抓住教室門上方的引體向上橫桿,展開了課間十分鐘的小小競賽。只見一名學生輕輕向上一躍,抓住橫桿,啟動雙臂和背部的肌肉,一鼓作氣將身體往上拉。“加油,再來一個!”在同學們的加油喝彩聲中,這名男生使出全身力氣,完成了七八個動作以后,額頭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麻章中學校長馮俊杰介紹,為了讓學生們“動起來”,去年初,學校在每個班級的門口安裝不銹鋼橫桿。橫桿安裝好后很受學生的歡迎,他們自行組織小比賽,在輕松活潑的氛圍里鍛煉了身體。在橫杠剛剛裝好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做不了一個標準的引體向上動作,還有不少學生連桿都抓不穩。經過一年的試驗,學生們完成該動作的數量大幅提升,從原來的人均不足1個,到現在人均可以完成6個。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運動中來,麻章中學還在校園運動會中設置了引體向上集體賽,要求每班所有學生都要參加,取平均數決定比賽名次。
“其實學生是很喜歡的體育運動的,作為教育者我們要盡可能多地給他們創造條件,讓孩子們盡可能多一些運動的機會?!瘪T俊杰表示,發展校園運動不必局限于特定的時間和場地,“見縫插針”布置體育設施,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體育鍛煉,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傳統游戲趣味多多,學生“寓動于樂”釋放“多巴胺”
課間時間的遂溪縣遂城第二小學,校園的各個角落里充盈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跳繩上下翻飛、毽子輕快起落,還有學生玩著老鷹抓小雞、跳房子、丟沙包等傳統游戲游戲,活潑有趣。
“遂城二小是一所建校近40年的小學,學生多、面積小。如何在有限的場地里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動起來?在嘗試了多種方法后發現,在學生中推廣傳統游戲是一種不錯的做法?!痹撔PiL鄭效章介紹,傳統游戲有“短時、靈活、安全”的特點,對場地的要求不高,人人都可以參與。
今春開學,學校把課間從原來的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在校園空地上彩繪了傳統游戲區,讓體育老師教授學生傳統游戲的規則,一到下課時間,孩子們就跑出教室,自行組隊玩耍。跳繩、踢毽子、丟手絹,簡單卻充滿魅力;丟沙包、跳房子等技巧類游戲,鍛煉了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與身體平衡感;老鷹捉小雞等團隊協作類游戲,讓學生學會溝通、懂得配合。趣味游戲為校園生活增添了別樣樂趣。
在游戲過程中,學生盡情釋放天性,不僅鍛煉了身體,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鄭效章認為,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片空間,推廣傳統游戲,打造小而精的課間“微運動”,可以充分讓孩子們跳起來、跑起來、玩起來,在體育鍛煉和趣味游戲中增強體質。
借力社會資源,把體育鍛煉“搬”到公園
上午7點40分,銀帆公園里傳來了鏗鏘有力的腳步聲和整齊洪亮的口號聲,一群身穿藍色校服的少年步伐輕盈地穿梭慢跑,享受著大自然的氣息,以一場“熱身跑”開啟一天的學習。湛江市第四中學與銀帆公園只一路之隔,公園面積大、步道寬闊平整,該校充分利用這一優越公共資源,組織高一年級到此開展越野跑、早操等運動項目。
“我喜歡在公園里跑步,公園里空氣清新、綠意盎然,可以讓我放松心情?!痹撔8咭荒昙壍年愅瑢W表示,公園晨跑喚醒了一天的好心情。該校副校長羅廣生介紹,去年,學校開始在高一年級試行公園越野跑活動,希望能讓同學們在運動的同時接觸自然,換個環境換種心情,“學生們反映很好,接下來我們考慮把這個做法推廣到高二、高三年級?!?/p>
“發展校園體育,除了要充分挖掘校內運動場所資源,還要善于運用校外資源,為學生運動提供‘硬支撐’?!闭拷械谌袑W黨總支書記詹水平介紹,在學校內部空間拓展困難的情況下,該校另辟蹊徑,向社會尋求資源,利用靠近奧體中心的地理位置優勢,將部分體育課和訓練“搬”到了體育場管,不僅破解了場地瓶頸,更將專業體育資源轉化為育人動能,讓學生深度體驗競技體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