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記者從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獲悉,自2024年12月以來,我市以雷霆之勢開展風貌管控提升示范帶連片打造專項行動,截至3月底,完成110條示范帶共1846公里打造工作、完成農房外立面改造19149棟,城鄉風貌實現美麗蝶變。(據4月16日《湛江日報》)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一座城市的發展,根基在城鄉,活力也在城鄉。湛江開展風貌管控提升示范帶連片打造專項行動,是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的重要舉措,不僅為城鄉面貌帶來了巨變,更為湛江的高質量發展筑牢了根基。
短短數月,1846公里示范帶的精彩呈現,19149棟農房外立面的煥然一新,背后是湛江對城鄉發展的深刻洞察和堅定決心。堅持高站位部署,抓好三項重點工作,是湛江推動城鄉風貌提升的關鍵密碼。全域協同推進,讓入湛門戶、交通干線、典型鎮村等重要片區串聯成珠,形成“一村一景”的動人格局,這是對空間資源的優化整合,更是對城鄉發展脈絡的精準把握。廉江市中塘村融入紅色文旅,麻章區邁合村凸顯體育冠軍文化,各地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讓每一寸土地都綻放獨特光彩。
強化標桿示范引領,選取8條示范帶精雕細琢,以點帶面,激發各地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發展熱情。徐聞縣角尾鄉靠海民宿的海洋元素,遂溪縣布政村的特色產業旅游模式,成為可借鑒、可推廣的成功范例。特別是,綜合整治全面提升,從“三線”整治到撂荒地復耕,從綠化美化到村莊清潔,無一不是在回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全方位提升城鄉的“顏值”與品質。
在這場城鄉風貌提升的變革中,湛江突出“本土化”的理念尤為可貴。就地取材,使用鄉土建材,保留地方特色,是對本土文化的尊重與傳承;“穿靴戴帽”“畫眼圈”的改造方式,既經濟實用又富有創意,讓農房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注重色彩搭配,追求與周邊環境和諧融合,是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理念的生動實踐。更值得稱贊的是,開展人民建議征集活動,廣納民意,讓群眾成為城鄉建設的參與者、受益者,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展望未來,湛江持續鞏固優化示范帶風貌,打造全省模范樣板的目標令人期待。這不僅是對城鄉風貌的再提升,更是對城市競爭力的再塑造。相信在不懈努力下,湛江的城鄉將成為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吸引四方游客的魅力景區、投資興業的熱土,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