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件大好事,村民都很開心,大家都很滿意。”日前,赤坎區北橋街道文章村村民朱先生一邊推著電動車出門,一邊笑著說:“如今路又平又寬,出行條件比之前好多了!”
沿著市第一中醫醫院新圍墻外,漫步文章村巷道,只見村民悠然行走,大小車輛行車通暢。這尋常、和諧的市井畫面,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的樣貌。
此前,有關部門發現市第一中醫醫院新圍墻與舊圍墻之間有一處約10米長2米寬的衛生死角,且墻邊“三線”雜亂,存在安全隱患。
據了解,該舊墻體年久失修且占據公共空間,導致道路狹窄曲折,車輛交匯困難。早晚高峰時段,常造成擁堵,周邊群眾多次反映出行不便。
“困擾群眾的問題必須解決!”區委領導現場勘察,明確整改責任單位、整改時限。市紀委監委、市委巡察辦迅速跟進督導,聯動區紀委監委及時協調有關單位(部門)做好落地工作,形成了上下聯動、共抓落實的局面。駐市衛健局紀檢監察組負責人會同市第一中醫醫院領導深入現場實地調研,協調醫院主動退讓用地,優化方案,多部門聯動,以“讓利于民”的責任擔當解決問題。
“不僅是舊圍墻占地,那些線纜也是懸在空中,亂糟糟的,都不知道有沒有電的,大家路過都有點怕。”“各種老化線纜、斷頭線路垂落,我們戲稱為空中‘蜘蛛網’”……說起“三線”(供電線、通信線、有線電視線)亂象,文章村村民反映強烈。
實地勘查還發現,文章村一巷巷道不僅“三線”雜亂交織,舊圍墻邊還存在5根電線桿。醫院新圍墻縮退建成后,5根電線桿位于路中間,加上墻邊的“三線”雜亂垂落,給群眾出行造成安全隱患。
如何避免重復開挖、施工擾民?市紀委監委有關領導到現場督導時指出:要改就要徹底整改,必須將“三線”改造問題、電線桿移除問題同步納入該路段整改方案,一體推進解決。
區委有關部門協調市第一中醫醫院和市供電局共同研究,決定采取“先進行‘三線’入地、再進行道路硬底化”的方案。
在市紀委監委和區紀委監委的有力監督下,相關建設管理單位多次現場勘察、召開協調會,明確施工思路:供電線路采取“保留架空”的方式改造,將5根電力桿的電線整體內移至新建圍墻外側,由供電公司負責完成改造并拆除舊電線桿;通信和廣電線路(涉及線路總長約200米)采取“入地改造”的方式改造,分別由北橋街道文章村委會負責溝槽開挖回填、砼路面修復、支墩砌筑等土建施工,電信、聯通2家公司聯合出資建設6個標準電纜井,移動、廣電網絡2家公司共同承擔通信管道材料供應及敷設管道。
改造方案明確后,市第一中醫醫院拆除舊圍墻,完成排污改造、溝槽平整并預留消防通道。隨后,多家建設管理單位相繼入場完成路段硬底化、“三線”整治,并順利通過項目驗收。
“現在我們一巷道路寬闊,線路整齊規范,看著都讓人舒服!道路最寬處有六七米,大臺的消防車也能開進來了。”朱先生喜上眉梢地說。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