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警示教育作為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的規律性認識,對推進作風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學、以案說紀,讓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為日常自覺。”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工作,警示教育是囊括初心堅守、思想提升、作風建設、紀法教育等在內的綜合課程。推動警示教育常態化是做好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內容,需構建發揮理論說服、教育引導、制度約束和實踐激勵整體效能的常態化機制,為開辟自我革命新境界、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保障。
一、理論為基,在體悟意義中強自覺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警要立竿見影,示要直抵靈魂,用身邊事喚醒身邊人,用“案中人”警醒未來人。警示教育承載著引導、激勵和約束的功能,價值在于通過“體檢”預防未病者、早治初病者、挽救已病者,實質是借助人物事件的真實呈現、案例情節的鮮活生動、時空交互的可觀可觸達到以鏡自照、引人反思之效,既能阻斷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到違反黨紀國法再到犯罪入獄的轉化之路,也能減少乃至避免黨和國家事業遭受損失。
由風及腐案件很多時候是積弊日累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分析這些年來查處的典型腐敗案件,都有一個量變到質變、小節到大錯的過程。”單次的警示教育很難在思想松懈、道德滑坡、行為破紀、政治變質的量變過程中取得藥到病除、終身免疫的療效,需要抓常態求長效,常態化就是將警示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從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和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的基本要求來看,警示教育常態化與“學、查、改、治”相融合,目的是推動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和事業觀,并內化為日用而不自覺的遵循。
警示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和歷史經驗。從革命時期的謝步升案、黃克功案、肖玉璧案,到建設時期的劉青山、張子善案,再到改革時期的王仲案、成克杰案、陳良宇案,及至新時代的周永康案、徐才厚案等等,每一次的案件查處和警示教育都發揮了有力的震懾作用,推動了當時階段中心任務的開展,既彰顯了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厲行正風肅紀反腐的堅強決心,也詮釋了紀律嚴明和作風優良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保證。
二、教育為先,在提升認識中受警醒
教育引導是推動警示教育常態化的基礎。一是抓住教育對象。精準滴灌單位“一把手”、關鍵崗位干部、年輕干部、新入職或提拔干部以及干部家屬,他們或掌握權力或身居要職,或是事業發展生力軍或是領導身邊人,抓住“關鍵少數”就能帶動“絕大多數”,營造風清氣正、遵規守紀的社會氛圍和政治生態。二是規劃教育內容。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應避免大水漫灌,以案“四說”的德、紀、法、責點明了警示教育的著力點,同時要結合包括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在內的黨的建設要求,選取具有熟悉感與可信度的身邊人身邊事,持續引導黨員干部掌握學習教育的基本內容。三是創新教育方式。對由風及腐和風腐交織的案例進行深刻剖析,從“案中人”的“放松點”“斗爭點”“落水點”透視思想軟化和行為逾矩的歷程,將黨員干部帶入信念動搖、制度漏洞、嚴重后果等變化情境中,從而使其摒棄看客心態,身臨其境般把自己擺進去。發揮先進模范和反面典型的激勵與約束作用,既要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爭做先鋒、見賢思齊,樹新風、揚正氣、頌善事,又要警示教育黨員干部莫走歧路、不丟初心,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四是活用教育方法。構建“線上+線下”互動協同的方式,探索互動參與、沉浸體驗、情景交融的教育方法。通過參觀教育基地、觀看紀錄片懺悔錄、編排劇目演出、開展知識競賽等沉浸體驗和角色扮演,組織觀看處分宣布錄像、“案中人”現身說法、旁聽庭審等近身接觸和互動參與,借助多媒體技術在固定端和移動端的電視、廣播、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推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在目之所及、耳之所聽、身之所感中讓教育對象觸及靈魂進而約束行為。
三、制度為要,在建章立制中守規矩
健全的制度是高質量推進警示教育常態化的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關鍵要有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法規制度。”一是組織領導制度。黨委(黨組)和職能部門分別承擔著主體和工作責任,前者要將警示教育納入黨建要點,科學規劃、嚴密部署、高位推動,后者要將案例警示納入培訓目錄,分類分層、突出重點、全面推進。此外,黨支部也可通過學習、研討、參觀等形式將警示教育融入組織生活之中。二是理論學習制度。加強理論學習是豐富認識、提升能力和科學決策的必然要求,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健全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完善日常學習制度和集中學習制度、領導班子讀書學習制度,將掌握原著原文與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結合起來,不斷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樹牢信念、砥礪黨性、推動工作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三是監督檢查制度。各類監督檢查、巡視巡查要將警示教育作為重點內容,借助調閱文件、談心談話等方式,實現發現一個問題、警示一批干部、構建一套機制的目標。監督檢查將查、治、防貫通起來,通過事項清單的逐項對查、問題臺賬的清晰列舉和整改方案的嚴格落實,推動警示教育入腦入心。四是考核評價制度。建立以頻次、內容、成效等為維度的考評制度,考評結果在評優選拔時作為參照,納入各級組織和各類領導考核述職的內容。頻次上,重點考評間隔時間、開展次數、涵蓋層級、覆蓋領域等;內容上,重點查看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解析是否全面深刻,組織開展是否有序嚴密;成效方面,重點評估是否突出重要崗位、關鍵少數、重大事項,是否有整體性連續性防治成果,是否建立健全制度體系,是否存有弱化虛化泛化問題。
四、擔當為本,在真抓實干中開新局
奮進作為是推動警示教育常態化的落腳點和驗證碼。一是通過警示教育以提高政治站位。從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推動警示教育,使黨員干部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從而一張藍圖繪到底。推動警示教育常態化要跳出案例本身,堅持從政治上看問題,剖析案例暴露的政治立場動搖、政治方向不明、政治責任弱化等政治危害,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而保持統一意志和一致行動。二是通過警示教育以維護黨紀黨風。風清氣正、紀法嚴明是我們黨不斷開辟“中國之治”新境界的助推器,原因在于人心的凝聚、認識的團結、行動的統一有力提振了逐夢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警示教育常態化的過程就是學紀明紀守紀、激濁揚清祛邪的過程,倡導把高線追求和底線要求、干凈做事和老實做人、廉潔齊家和明德修身結合起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凝聚合力、增強動力。三是通過警示教育以推動履職盡責。黨員干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組織領導的重要作用。警示教育常態化就是從反面案例出發,破除不愿為、不能為、不敢為的現象,從而將警示教育與黨的初心使命、中心任務、決策部署結合起來,轉化為不同地區和各類部門的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在準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時,要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從主觀的意愿、事情的難度、做事的能力、認錯的態度等方面用好容錯糾錯機制,保證黨員干部在遵紀守法的基礎上大膽闖試、銳意進取、勇敢擔當,不斷開創現代化事業新局面。
(作者系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