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沿著風景旖旎的鄉道,記者來到雷州市調風鎮赤尾村委會侯坑村。村邊大池塘波光瀲滟,風景秀麗,周邊古樹參天。
進入106歲老人沈少芳的家中,常見的樓房,院子干凈整潔,連一片樹葉也沒有。老人的兒媳婦曹梅蘭介紹,老人每天一早起來,都將院子掃得干干凈凈。曹梅蘭將正在午睡的沈少芳老人叫了起來。她不用家屬攙扶,一個人從房里走到院子。高瘦的個子,精神矍鑠,除了耳朵有點背,眼睛不太好外,思維清晰,動作敏捷。
沈少芳老人。
曹梅蘭告訴記者,老人之前經常去村里的公園、樹下拉家常,現在年紀太大,家人讓她在院子靜養,但她總閑不住,不時溜出去散步、聊天。“現在農村生活很幸福,庭院里是小公園,門外是大公園,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沈少芳老人笑說。
記者走入老人的睡房,非常干凈整潔。曹梅蘭介紹,老人特別愛衛生,天天洗澡。每天中午要小睡一下。還能自己做飯、洗衣服。
四代同堂的幸福家庭
沈少芳老人身世坎坷曲折。小時父親不幸去世,家里貧困交加,眼看就要餓死,情不得已之下,幾歲的沈少芳被賣給大戶人家做婢女,后再次被轉手買賣。
談起舊社會的遭遇,老人哽咽悲傷。“解放后,我家才徹底翻身做主人。”正因為經過悲慘和痛苦,所以老人對來之不易的幸福有著更深的體會。
沈少芳面對記者侃侃而談。
沈少芳老人性格平和樂觀,為人和善,與村民關系十分融洽,極少與鄰居爭吵,紅過臉。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后代個個自食其力,勤勞善良,樸實正直,老人也得到村民們的敬重。
每年,當地政府都會慰問老人,免費為老人體檢,村干部也經常上門噓寒問暖。赤尾村黨總支部書記蔡文招介紹,老人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老伴走了10多年,目前四代同堂,人丁興旺,是個大家庭,也是村中有名的和諧幸福家庭。不僅她的后代愛護和孝敬她,村中所有人都敬重她,她是全村人人疼愛的“村寶”。
陪伴最重要
“奶奶身體一向很好,連感冒也很少。但這一兩年來,隨著年紀增大,抵抗力也下降,今年因身體不適去雷城住了兩次醫院。”老人的孫子蔡文虎介紹。
沈少芳與孫子在一起。
住院時,沈少芳老人情緒低落,有些消極,認為自己身體不行了,對打針吃藥較抵觸,有時甚至煩躁。但經過家人們的開導和陪伴以及醫生的精心醫護,她兩次都痊愈出院。
“陪伴最重要,不要讓老人感到孤獨。”蔡文虎告訴記者,老人雖然身體硬朗,做飯、洗衣服、洗澡等自己能夠解決,但全家人還是不放心,他的母親曹梅蘭專門照顧她的起居飲食,全家人一有空暇時間,就上門陪伴她,與她聊天談笑,奶奶時刻臉上都是笑容滿臉。
“兒子兒媳,孫子孫媳等全家人對我非常好,時時逗我開心,無微不至關心和孝敬我。”老人家臉上充滿幸福的味道。
作息規律 適當勞作 飲食清淡
“吃完早餐后,我到村公園里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或到村里的小賣部聽聽雷歌、聊聊天。這樣的生活很愜意!”沈少芳老人樂呵呵道。她多年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簡單有規律。每天早睡早起,在自家院子里活動筋骨,打掃衛生。
沈少芳出門買菜、散步。
適度運動是沈少芳老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盡管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著一定的活動量。每天打掃院子、做菜做菜、洗衣服、散步,或是簡單地整理一下菜園。
沈少芳在院子里打掃衛生。
候坑村靠海,天然海鮮在沈少芳老人的飲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小魚、小蝦、小蟹等各類海鮮是她餐桌上的常客。曹梅蘭說,近年來,沈少芳老人以食粥為主,飲食口味清淡,少油少鹽,從不挑食。在烹飪方式上,多采用煲、蒸、煮、燉等健康的烹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