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霞山區愛國街道洪屋社區法治長廊修繕改造項目完工建成,法治文化墻華麗變身,法律條文變得鮮活起來,民生設施面貌煥然一新,讓一條“簡約而不簡單”的法治長廊成為轄區新景觀。該舉措也是愛國街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縮影。
改造后的洪屋社區法治長廊。
近年來,愛國街道洪屋社區不斷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因地制宜建成一條法治文化長廊。但因年久失修,法治長廊部分背景墻因材質老化出現褪色、畫面模糊、文字不清、破損開裂等現象,且部分基礎設施不符合居民出行習慣,影響城區市容市貌,難以起到法治示范警醒作用。
為改變這一現狀,愛國街道充分發揮“平安夜訪”工作機制作用,利用夜間群眾閑暇時間,下戶入戶傾聽民意,組織現場征詢協商會,廣泛收集群眾訴求,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溝通現場中,居民積極建言獻策,就路面、墻體、健身器材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改造方向,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實現了居民參與從“旁觀者”到“主人翁”的角色轉變。
在法治社區改造過程中,愛國街道發出《慈善捐款倡議書》,公開籌集幫扶資金,呼吁廣大愛心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熱心人士,積極參與城區風貌提升建設,助力愛國街道民生事業發展。自倡議書發出以來,企業、居民群眾積極響應,出資捐款,為洪屋社區風貌提升改造注入強勁動能,實現治理力量從“單一輸出”到“多元參與”的質變。
改造后的一隅。
在市、區紀委監委的關心支持下,愛國街道黨工委、洪屋社區多次組織實地調研,廣泛收集周邊群眾的建議,積極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風貌建設,最終確定項目提升方案。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原有設施及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巧妙使用防水顏料對破損宣傳墻體、石墩進行彩繪,重新標識具有代表性的法治主題條例,維護修繕長廊護欄,更換健身器材設施,新增休閑座椅4個,結合居民出行習慣調整創新二巷入口處圓盤大小。改造后,周邊環境變得更美更靚,公共空間變得更寬敞舒適,過往居民對這種嵌入式的普法場所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