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滿載34萬噸巴西鐵礦的“明商”輪順利卸載,湛江港立即開展與淡水河谷協定的年內第14-17批次鐵礦保稅混配服務流程。該批鐵礦將按約定標準工序和質量要求,與此前“尤尼森”輪、“艾巴”輪、“明青”輪、“南沙榮耀”輪裝載進口的鐵礦在保稅監管場所內分別完成混配。
霞山海關關員監管進口保稅鐵礦。
據悉,自湛江港建成40萬噸級航道并完成泊位智能化改造以來,以優越港口條件、服務及區位優勢,吸引了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集團等“四大礦山”落戶,相繼拓展鐵礦保稅混配、現貨貿易、保稅轉口等業務,初步形成華南鐵礦石貿易分撥中心和鐵礦保稅混配分撥中心,并確立淡水河谷混配礦東南亞轉口基本港地位,拓展鐵礦混配合作空間。
“湛江港正在積極尋求發展契機,深化關企合作推動數智創新,以智增效成績顯著。”湛江港集團散雜貨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昶說,以鐵礦保稅混配業務為例,今年上半年實現鐵礦保稅進口314.28萬噸,同比增長33.4%;完成鐵礦保稅混配369.88萬噸,同比增長19.2%;開展保稅鐵礦轉口貿易72萬噸,同比增長108%。
為大力支持能源資源戰略儲備和重要原材料擴大進口,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霞山海關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以智慧海關建設、“智關強國”行動為抓手,深化“智慧商檢—大宗資源性商品監管(鐵礦石)”業務場景應用,實現進口鐵礦即靠即卸、邊卸邊檢,平均每船通關時間壓縮約10小時、節省物流成本約380萬元。
此外,該關還優化鐵礦保稅混配業務監管,支持多國別、多品位鐵礦保稅混配及“非單一批次穿插作業”模式,節省作業時間20%以上;提前了解企業生產計劃和困難,保障鐵礦進出倉審核、接單審單、裝船放行等各環節銜接有序,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支持企業拓展轉口貿易。
下一步,霞山海關將持續提升口岸運行效率,用好“并行港”物流模式拓展港口發展空間,完善口岸監管設備設施強化監管效能,不斷發揮既有優勢,激發發展潛能,助推湛江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