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蘇(霞山):預制菜要關注“健康+營養”
今年以來,媒體頻頻報道預制菜走紅的消息,尤其是在農歷春節前,“年夜飯+預制菜”更是被說成了“標配”式的家庭餐桌新組合。
說真的,如果夫妻都是打工一族,家里又沒有老人幫忙,那家里的一日三餐確實是個難題。看起來,預制菜確實很美好,既不用下了班才去市場買菜,又洗又切,忙活了一個多小時吃飯也就十幾分鐘,也不用點外賣,擔心整天吃的是餐廳大排檔的東西不衛生。前段時間,我弟的老婆,她就在淘寶上買過一個預制菜的“套餐”。100多塊錢有8個不同的菜,咖喱雞肉、黑椒牛肉、肉沫茄子、宮保雞丁、魚香肉絲……聽名字,跟餐廳里的“套餐”確實是差不多。但打開袋子吃過之后,感覺口味及營養方面還是有待加強。
所以我覺得,粵式預制菜要突圍,必須在“健康+營養”上做功夫,這恰恰也是粵菜的一個很突出的亮點。比如湛江的海鮮水產,歷來是靠“鮮”來打動人的,做成了預制菜,也應該是在材料的新鮮和水產的營養上下功夫。媒體報道中已經暢銷國內外的酸菜魚、小龍蝦、烤魚,怎樣才能既滿足吃貨們的口味,又能把湛江菜傳統的“鮮”凸顯出來呢?這可能得在“配方”上下功夫。首先得制定一個標準和可追溯體系,讓消費者可以“看得見”,從湛江出產的這些魚、蝦是安全有保障的、可以追溯“成長環境”的,這樣買的時候自然就更放心。這也是把湛江海鮮水產這個品牌擦得更閃亮的一個契機。
另外,我們應該培養一批預制菜的專門人才。一方面,是“預制菜+粵菜師傅”結合起來,同樣是一道酸菜魚,做出湛江菜的特點,把湛江人烹調海鮮水產的優勢給用起來。另一方面,是要與省內的高校合作,在預制菜的營養搭配方面做文章,最近有看到報道說徐聞菠蘿和金鯧魚“組CP”,這種口味就很新鮮,如果能從營養方面解釋為什么要這樣“組CP”,相信會更加打動吃貨們。
做預制菜,不僅要給每個家庭配備“方便菜肴”,更應該提供“營養餐單”。
劉巧欽(雷州):家鄉的特色菜
在粵西長大吃慣海鮮的小樹,出遠門打工不習慣吃外地飯菜。為此,她的父母每到開漁時節便買足魚蝦,把魚去內臟切成片,把蝦剝殼成鮮蝦仁,然后放進冰柜冷藏兩天,再打包裝遠寄給她。小樹把父母每次費心費力寄來的海鮮放在出租屋的冰柜里省吃兩個月多。盡管久冰凍的海鮮味道與營養大遜色,但小樹覺得比外地飯菜好。小樹多么希望身處的外地超市能有售家鄉美味海鮮預制菜,以免去父母為她籌備遙寄海鮮的辛勞。
阿明遠離雷州半島的家鄉十年多,一直思念家鄉的特色菜,蜜汁燒豬肉,白切雞,清蒸金鯧魚,油炸馬鮫魚,蝦餅,沙蟲粥。每次回老家必到各家特色菜館大飽口福,返程時,總設法攜帶經冷藏處理的數量有限的現成家鄉菜。但這些解凍后的菜肴美味大減。阿明期待他工作的外地可售家鄉佳肴預制菜,開家鄉特色菜館。
來湛江旅游的老張,吃了三頓湛江特色餐,大贊油炒瀨尿蝦,油炸蝦球,清蒸花蟹,美味牛腩與湯飯。告別湛江兩年多的他一想起這些湛江美食,懷戀之情纏綿不絕。他希冀有一天能在他的家鄉買到來自湛江的各式特色預制美食。
據媒體報道,3月30日湛江舉辦預制菜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各方企業、名廚與各商超、電商平臺將攜手合作,把湛江打造為水產預制菜美食之都,并把湛江的美食以預制菜的包裝方式推向五湖四海,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