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山坡上的沉香樹,棵棵茁壯成長,株株綻青吐綠,看著都讓人打心眼里高興。將來如果有個好收成,這日子就有盼頭了。”日前,在廉江市河唇鎮河唇村委塘六壩村沉香種植基地,村民李女士充滿期待地說。
塘六壩村是1958年因修建鶴地水庫整體搬遷的一條移民村,位于“百果之鄉”河唇鎮的東北部。村莊三面環湖,面積約3300畝,其中果樹種植面積達700多畝,生態林種植面積達1100多畝。
為吸引有意愿的種植大戶盤活村中土地,河唇村黨總支部堅持大戶示范帶動,拓寬各自然村產業發展路子。圍繞沉香種植基地規劃,塘六壩村村民小組召開多次會議共商發展。目前,塘六壩村與美泰沉香種植合作社共同規劃位于塘六壩村東部、橋頭片嶺頭上的1200畝土地,分階段逐步打造沉香種植基地、沉香育苗基地、紫花風鈴觀景園等,把黨支部、合作社、村民連成利益共同體,形成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2021年,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河唇鎮致力于“兩抓手”,兼顧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發展傳統產業與拓寬產業路子。為發揮塘六壩村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優勢,河唇鎮搶抓機遇發展奇楠沉香,打造生態沉香品牌。鎮、村兩級高度重視,在各級黨支部的幫助下,2021年9月,合作社將沉香基地落地到了塘六壩村。
“基地發展起來了,產品深加工、開拓市場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現代農業全產業鏈轉型模式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該沉香基地負責人羅老師胸有成竹,已在腦海中勾勒出了塘六壩村未來沉香產業的發展藍圖。今年年底,第一批沉香深加工產品將產出,沉香主題公園等服務業也在這片土地上規劃中,打造河唇鎮鄉村旅游新高地,讓農戶傍水依山笑開顏。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河唇鎮將黨組織建到合作社、建到理事會、建在產業上,把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作為第一抓手。近年來,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塘六壩村立足實際和產業基礎,緊緊抓住地域優勢,通過對特色農業項目的引進、扶持和培育,發展了近400畝約40000棵的沉香、800畝紫花風鈴木、150畝坡冬瓜……從選址、種植,到維護、抗災,河唇鎮各級黨組織與種植戶始終在統一戰線上。
今年7月,因臺風“暹芭”來襲,鶴地水庫水位上漲,圍繞塘六壩村湖邊種植的沉香苗、紫花風鈴木等植被被岌岌可危;河唇鎮黨員干部迅速組建“助力搶收”志愿隊,前往該村種植基地緊急搶收,讓種植戶“看天吃飯”轉變為“共渡難關”。臺風過后,在沉香種植基地中,河唇鎮領導向河唇村“兩委”干部和村民描繪生態沉香產業良好發展前景,將繼續探索“黨支部+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帶動更多農民發展壯大沉香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實現帶動村民致富的使命,塘六壩村沉香基地正繼續規劃30畝育苗基地,致力于培育、挑選品質優的奇楠沉香苗。該基地目前已吸納周邊數十名村民到基地務工,未來將帶動村民種植沉香,突破傳統水果種植業瓶頸,豐富產業致富途徑。